1. 首页 > 财经资讯

信息技术是继往开来的力量

  信息和数据是保险经营的基础。保险经营的本质属于认知科学的范畴,认知科学属于计算科学,因此,保险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是沿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技术迭代展开的。回顾我国保险业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在行业所有发展表象的背后,始终有一股强有力,且默默无闻的力量,就是信息技术,它们不仅是行业存在的前提和支撑,更是行业发展的引擎和决定。在成就行业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的发展、进化与升华,实现了从保险信息技术向保险科技的蜕变,赋予自我更深刻的内涵的同时,扩大了外延。恰恰是这种变化,在推动我国保险业创新发展和服务社会,以无限的可能和巨大的空间。面向未来,保险信息技术将被保险科技(Ins-tech)迭代,这种变化将超越技术的范畴,影响保险理论,改变商业模式,开创保险发展的新时代。

  一、从手工到电算,到智能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全面恢复了保险业务,当时保险业务处理基本属于“手工时代”,保单和各类单证大多是手写的,少数几种涉外业务保单,也是用最古老的打字机完成的。算盘依旧是财务部门的主要“生产工具”,后来才逐渐有了计算器。随着信息技术的引入,出单系统进入了承保领域,查勘理赔出现了信息化的影子,财务进入的电算和ERP时代,精算面临大数据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办公和文件处理则被OA取代。随着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远程处理成为了经营管理的重要形态,其背后是网络、安全和运维的强有力保障。今天,“纸”的概念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电子保单、电子凭证、电子赔案,乃至电子发票成为主流。同时,无论是客户,还是业务前端,感受到便捷和人性化的背后是行业智能化的突飞猛进。无论是人工智能坐席,还是智能保顾,无论客户画像,还是精准营销,无论智能定损,还是风险防控,智能化的身影无处不在,智能化的程度不断深化,给行业带来的不仅是提高了效率,改善了体验,更创造了可能,扩大了范围。

  二、从数量到质量,到数量

  “大数法则”是保险的立业之本,也决定了保险的数据宿命。从某种意义上讲,保险是“成也数据,败也数据”,数据是保险的命根子。但由于历史原因和技术局限,我国保险经营的数据基础一直是“捉襟见肘”的,以至于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寿险业不得不用日本的生命表。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保险业的数据积累也呈现“爆炸式”增长,但与此同时,数据质量问题日益突出,于是,“保标委”应运而生,行业团体标准不断推出,在规范行业数据标准的同时,全面提升了数据质量,有质量的数据成为了推动行业有质量发展的基础动力,成为行业创新发展的源泉。同时,基于统计分析的数据挖掘与利用成为行业和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在全面服务社会的大背景下,保险业需要重新思考数据的数量问题,需要用一个更广的视角去看数据问题,特别是社会保障和公共管理的数据资源。面向未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