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银行存款利率还会下调吗?银行存款利率下调的原因是什么?

存款利率定价方式的调整之后,引发了一系列热点话题,比如银行大额存单遭抢购,存款利率定价方式的调整利好股市,银行存钱利息减少等等。的确,存款利率定价方式的调整会给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银行存款利率还会下调吗?银行存款利率下调的原因是什么?

老百姓选择把钱存在银行,除了安全性,还因为银行会给我们利息。这个利息就是根据存款利率算出来的。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所有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都是一致的。各家商业银行无权调整,存款利率不准上浮也不准下调。

到了2004年10月,我国放开了除城乡信用社以外的各商业银行存款利率的下限。2012年监管开始允许金融机构上浮存款利率,但上浮幅度最高不超过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这时候,各银行的存款利率上浮比例可以不一样。一般来说,大银行允许上浮的比例少,中小银行允许上浮的多。但都不能大于最高限额。

等到2014年11月22日,上浮最高幅度进一步调整为1.2倍,2015年3月1日调整至1.3倍,2015年5月11日调整至1.5倍,到了2015年10月24日则全面放开了存款利率上限,这是利率市场化改革迈进了重要一步。

此时,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在形式上就可以宣告基本完成了。

虽然在存款利率上浮比例放开后,各银行对于自身的存款利率有了自主决定权,中小银行能通过提高自身的存款利率来吸引客户,增强与大银行的竞争力。但是,有个问题,很多银行还不具备存款利率的定价能力,如果个别银行一味提高存款利率只会导致恶性竞争。美国在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就曾遇到类似问题,银行恶性竞争导致利差大幅下降,最终纷纷倒闭。所以,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防范推进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引发的金融风险,我国成立了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组织,全行业继续实施存款利率行业自律。

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银行约定存款利率上浮的自律上限,对存款利率继续构成了一个无形的控制线。在这个控制线下,目前大部分银行按照基准利率上浮1.4倍,部分银行经申请后可上浮最高至1.5倍。

定价自律机制的存在,为推进利率市场化的顺利实施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严格的说,这次调整其实并不属于降息,而只是把存款利率的定价方式进行了更改。对不同类型银行、不同的存款期限设置了不同的最高“基点”上限。

总的来说,此次调整后各期限利率是有升有降的,短期利率可能有所上升,而长期利率则可能有所下降。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