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基金投资五大误区解读

  理财投资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基金投资也逐渐被大多数投资者所接受,并作为主要投资方式。但是基金投资也是投资,同样有风险,不少新手和老手不免会走进基金投资的误区,遭受投资风险之苦。本文将解读基金投资的五大误区,给投资者一些建议。

  误区一:重仓股陌生面孔较多的基金较好

  解读:有些基民喜欢买持仓较为特立独行的基金,对于那些十大重仓股中多是热门股票的基金,会认为没特点,业绩也只是随大流。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目前的A股市场,公募基金的价值发现作用在相当程度上还能得到体现,公募基金的资金也可以影响部分个股和行业的走势,机构的一致预期往往是牛股后半程的主要上涨动力。对于基金经理来说,持股与众不同并不是一个好标签,能比同行早一步介入日后的抱团股,才是成功的特质。所有重仓股都是普通投资者所熟悉的,这样的基金不值得推崇,但那些冷僻的个股,也最好不要超过前十大的一半。

  误区二:重仓股多是新兴产业的就是成长型基金

  解读:一些对股市有一定了解的基民有一种错误的认识,那就是他们知道不能按名称选基金,而是根据重仓股和行业来确定是成长型还是价值型。当发现重仓股中主要是新兴产业个股时,就认为是成长型基金。事实上,经过过去几年的上涨,不少新兴产业的个股已经有了几百亿甚至上千亿左右的市值。比如,歌尔声学、大华股份、海康威视、碧水源、蓝色光标等,这些股票现在整体上已经可以视作蓝筹股,但与传统产业的蓝筹股还是有所区别,准确地说是介于蓝筹股和成长股之间,但绝不能用成长股来理解了。只有那些持仓在200亿市值以下个股的基金,才可视为成长型或黑马类基金。

  误区三:新基金或次新基金不能完全相信,先观察一年业绩

  解读:近几年基民对待新基金会比较谨慎,往往想先观察半年一年的业绩再决定是否购买。事实上还是要分情况对待,等待时间太长有时会错过机会。如果新基金的基金经理过去只管过1只基金,或担任经理助理已有较长时间,管理的基金业绩属于上游但不拔尖,而新基金合同的投资范围更宽、限制更少,这样的基金不妨看好些。尤其是下半年成立的基金,在接下来的一个完整年度,其可以参与牛基评选,这时的动力还是很足的。而如果基金经理已独立管理2只基金或1只且同时兼任公司高管,那么精力就会有所不足,这时要视其是否卸任老基金经理而定。对于绝大多数基金经理,我们认为其只能管好1只基金,或2只非常相似的基金。

  误区四:过分相信一些牛基的调整能力

  解读:现在买到牛基的基民越来越多了,而四季度基民情绪上会有所松懈,如果手里的基金排名很靠前,从冲年终排名的角度会对其预期过高。事实上,如果三季度该基金刚经历过大涨,四季度多数很难再有突出表现。对于规模超过20亿的基金,往往很难做出及时调整,有可能碰到连续2个月排名靠后的情况;而小于20亿的基金,在保持足够的谨慎和勤奋情况下,可能在1个月左右完成调仓。这个规律放在年中也是一样,即使全年前十的基金,途中也都会有3~4次单月排名下滑或2~3次连续两月业绩平庸的情况。把握这样的规律,对于波段操作基金的基民是有价值的。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