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走出偏股型基金投资的误区

上期,本栏目就基金投资中的一些误区进行了解读。为了让基民朋友们避免落入投资陷阱,我们本期继续此话题。

误区一:买过去一个月、三个月表现好的基金,买了就下滑,卖了又变好。

解读:不少投资者曾买到过牛基,但遗憾的是后来又提前卖掉了,其中很多和投资者心态不稳有关。怎样才能使心态更加良好?低买是一种方法。很多投资者会追买过去一个月和三个月预期年化预期收益高的基金,这时笔者就要提醒你了,如果该基金经理确实值得信赖,整体业绩比较稳定,不是重仓股补涨的一月游,那就可以买,但时机选择有技巧。

中国股市的特点是波段性、周期性,不要期望基金可以抓住每一波上涨,回避每一轮下跌,那是不可能的。牛市中牛基的特点是:每一轮上涨都比别人涨得多,每一轮下跌都和别人差不多;熊市中牛基的特点是:跌得少,一直跌得少。牛市牛基,走势如拔河,一紧一松。投资者要选择松的时候买进,持有心态就会更好,不会随意抛出。往往一只基金在经历两个月左右的大涨之后,会有一到两个月的回调,其一个月的区间排名甚至回到后四分之一,季度排名也回到了一半左右,这时就是一个介入的时机。当然,如果随后一个季度仍是这种表现,那就要考虑是否买错了。

误区二:鸡蛋不应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各种类型的都配置一些有助于分散风险。

解读:鸡蛋不应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是句投资名言,笔者认为绝对正确,但是否篮子越多越好呢?很多人都说不是,但怎样选篮子却没有方法。这里的篮子有两层含义:一是大类别的基金(股票、债券、货币、QDII、指数等),一是同类基金到底各买几只。

关于大类基金,笔者认为同时持有的不应超过两种。比如,可以同时持有股票基金和货币基金。即便全球那么多市场,但我们能买到的基金里,同时3只以上市场表现都良好的概率比较小。即使出现,起码也有一只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远低于另外两只。这里面,股票基金和指数基金是分开算的。中国的特点是,一段时间主动基金整体跑赢基准指数,长的可以达到半年,一段时间又整体跑输指数,有两三个月或是三四个月,所以不建议同时持有股基和指基。当然,股基表现不错的时候肯定有某个指数表现非常好,但就投资者而言选择的难度比较大,选到了位置也不低了,还不如拿一些有潜力的股基。

同类基金,笔者认为同时持有2~4只比较合适,一般来说不超过3只,否则就会出现业绩差的来拖后腿。这对于投资者来说需要优中选优的能力,不具备的投资者则应采用砍基法,把一些确实不行的先砍掉,砍掉之后不买新的,而是补仓原有较好的基金。

误区三:混合型基金风险一般较股票型基金小。

解读:很多投资者在这个问题上吃过大亏。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的风险大小,是和股票的仓位有关。多数的混合型基金仓位较股票型低一些,但有一类混合型基金,有人叫激进混合型,有人叫积极配置型等等,这类基金占混合型三分之一以上,和股票型基金其实差距不大。如何去识别这种基金?基民可以去查一下基金的仓位约定,如果上限是95%,同时看一下过往的各季历史仓位,发现基本维持在70%甚至80%以上,那就说明和股票型基金基本无大区别,下跌时是一样的猛。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