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如何进行正确的仓位管理 有这几种方法

所谓仓位,是指投资者实际投资和实有投资资金的比例。比如说,小明有10万资金用于投资,现在用4万元买了基金或股票,那么他的仓位就是40%。

针对不同的仓位比例,通常有满仓、空仓、重仓等不同状态。

比如小明将10万元全部用来购买基金或股票,就处于满仓状态;如果他把基金或股票全都卖出,只持有现金,那就是空仓状态;如果小明将10万元中的大部分比如7、8万元都用来购买基金或股票,则是处于重仓状态。

针对仓位的不同状态调整,又有加仓、减仓、建仓、调仓等投资行为。

比如说,小明第一次购买基金或股票,叫做建仓;因为看好市场,又多买了2万元,叫做加仓;不看好市场,将手中的基金或股票卖出一部分及时兑现,叫做减仓;因为市场风向发生变化,将手中所持有的基金股票进行仓位调整和更换,叫做调仓。

仓位控制的三个模型

仓位的概念很好理解,但是如何做好仓位管理,却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比如在2014年7月牛市初期,市场处于估值底部区域时,有人敢于逆势加仓,有人则在市场悲观情绪的影响下选择空仓。当市场走出单边上涨行情时,那些敢于加仓的人大概率就能获得收益,而空仓的人就只能错过行情。

可见,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学会仓位管理是重中之重。市场上有三种比较常见的控制仓位的方法:

一是漏斗形仓位管理,又称倒金字塔管理。

大概意思是,刚开始布局时仓位比较轻,如果后面市场下跌,就逐步加仓,进而摊薄成本。这种仓位管理的优点是初始风险比较小,但缺点是需要建立在后市走势和判断一致的前提下,如果方向判断错误,很容易就会陷于无法获利出局的局面。

二是矩形仓位管理法。

初始布局资金占总资金的一个固定比例,如果后面市场下跌,就逐步加仓、降低成本,并且每一次加仓都遵循这个固定比例。这种仓位管理的优点是每次只增加一定比例的仓位,持仓成本逐步抬高,对风险进行平均分摊,平均化管理。缺点则是初始阶段平均成本抬高较快,容易很快陷入被动局面。

三是金字塔形仓位管理法。

开市布局时的资金量比较大,后面如果市场下跌,就不再加仓;如果市场上涨,则逐步加仓,且比例越来越小。这种仓位管理的优点是利用趋势的持续性来增加仓位,风险比较低。缺点则是在震荡市中较难获得收益,而且由于初始仓位较重,因此对于第一次入场的判断要求比较高。

三种仓位管理法也各有利弊,在使用时也要密切结合市场行情走势。一般来说,行情较好时更适用金字塔形仓位管理法,市场进入调整阶段使用漏斗形仓位管理法比较好,而震荡上涨的行情则更适合矩形仓位管理法。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