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融通内需驱动基金经理范琨:不追热点,探索“无人区”挖掘“黑马”

  抱团取暖容易、选个最火的赛道平躺也容易,但探索“无人区”挖掘黑马股难。

  融通内需驱动基金经理范琨选择了后面这条较为难走的路,不跟随市场热点,走差异化道路,自下而上寻找可能带来惊喜的投资标的。

  我们从今年公开的半年报、季报可以看出:

  她持仓的标的,没有吃药没有喝酒,也没有市场大火的新能源、芯片,她买入了一些机构很少关注的个股,但是这不影响她可能选取到表现优异的重仓股。今年二季报公布后,她管理产品二季报披露的某只重仓股在7月大涨150%;

  她重仓股换的很快,一季报公布的前十大重仓股,仅剩一只个股还留在二季报的前十大重仓里;

  她的持股集中度并不高,中报,前十大重仓股持股比例48%,全部持股达220只,这在公募基金中算是比较多的。正因如此,她回撤控制得好。Wind数据显示,截止9月6日, 1035只同类基金最近一年平均最大回撤-20.14%,而融通内需驱动是-8.65%。

  她在乎排名,但不会为了博排名去赌赛道,因为这会分散她研究的注意力,不利于自身的成长;她不避讳换手率高的事实,因为她的底仓品种是轮动的,涨多了就卖,跌了还会买回来;她信奉但不固守机构主流的价值投资理念,不回避非主流的趋势投资方法,她尊重市场,与市场和解。

  看过她持仓的人,想当然以为这是一位手法彪悍的新锐基金经理,但其实她已经从业9年,担任基金经理5年了。见过她的人,都能感受到她是个清和平允、不急不躁的人。

  就像我们的生态系统需要多样性一样,资本市场也需要个性化、特色化的基金经理。更重要的是,范琨的投资框架,让她回撤控制得好,不惧市场风格变化,主题切换。今年前6个月,融通内需驱动实现22.55%的收益率(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1.29%)。

  范琨的投资之道,并非一开始就是如此,她摸索了9年,仍觉得自己还在精进成长的路上……

  科班出身,被市场逼着成长

  如果一定要贴标签,基本面选股专家、个股型选手、黑马发现者可能更适合范琨。因为她擅长发掘一些市场关注度低,未来有惊喜回报的公司。她今年二季报的前十大重仓股的表现,足以证明。

  但这只是范琨的一面,她的另外一面则是利用趋势投资的方法,或放大黑马标的的收益,或增加组合的弹性。

  范琨是这样自我总结的:以价值投资为主,自下而上选股;辅以趋势投资,增加组合的弹性。范琨也是向市场交过学费,才慢慢悟出这套体系的。

  201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金融学硕士的范琨,加入融通基金。经历了化工行业研究员、周期组组长的体系化培训,2016年,她开始担任基金经理,金融科班出身,在投资时,秉承的也是教科书式的价值投资的理念。

  但是刚刚做基金经理的范琨并不那么幸运。

  首先,范琨过往的研究经历均和周期息息相关,但周期股没有投资机会,这倒逼她不能在周期领域固步自封,而是开始积极拥抱新的投资机会。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