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抗疫医生”艾芬爆料爱尔眼科行贿 业内人士讳莫如深 靓丽业绩背后争议不断

  时隔一年,“眼茅”爱尔眼科和“抗疫医生”艾芬间的纠纷再度升级。

  日前,微博认证为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的用户“急诊向日葵艾芬”先后贴出了4份名单,质疑爱尔眼科存在行贿行为。

  很快,这些消息迅速成为舆论焦点,#爱尔眼科三年手术回扣明细被曝##艾芬称曾拒绝爱尔眼科数百万私了费#等热搜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

  艾芬举报风波持续升级

  1月6日至1月9日,艾芬在微博上连发四份表格,直指爱尔眼科在经营中存在向医生和国家公职人员“行贿”的行为,即谁给爱尔介绍病人,爱尔就根据患者的手术费用对“转介人”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返点。

  对于表格来源,艾芬称是爱尔眼科内部人士提供给她的,实为2017年、2018年、2019年宿迁爱尔眼科医院的手术回扣明细。

  很快,即1月9日晚间,微信公众号“宿迁爱尔眼科医院”紧急回复,表示针对近日网传涉及不规范经营行为的信息,深表歉意。

据宿迁爱尔眼科医院

  声明称,目前网传的信息,宿迁爱尔眼科医院于2019年已按照董事会相关要求进行了整改,严肃处理了违规员工并撤换了管理团队。

  1月10日,艾芬继续爆料,质疑爱尔眼科的声明回应为何是在3天后,且公司称2019年整改为何2020年还被罚等,并要求后者给出更加详细的解释。

  对此,记者查询企查查发现,2020年6月17日,衡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曾对衡水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处以19万元的罚款,原因正是该单位通过医生介绍患者,按手术费用一定比例转账给推荐医生。

  那么,爱尔眼科目前是否还存在艾芬医生举报的问题?

  金融投资报记者先后致电爱尔眼科集团总部、宿迁爱尔眼科医院、爱尔眼科武汉医院等,但电话皆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期间,成都东区爱尔眼科医院一位员工委婉表示:“我无法回应,一会让专门负责对接的同事来联系你。”但截止发稿,记者一直没有等到回复。

  相关行业人士讳莫如深

  就艾芬医生所曝光的“受贿”一事,金融投资报记者发现,不少公立医院人士对此讳莫如深。

  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表示:“有一些公立医院做不了眼科手术,如患者需要做手术,一般都推荐给其他大一些的公立医院。但如果患者很急或觉得很难挂号,就只能去私立医院。”

  事实上,目前已有不少网友爆料,部分爱尔眼科医院大多数有执业医生资质的医生,都是“根据需要能够多挂几家医院尽量多挂”,甚至“有的爱尔集团医生资质挂10家医院,9家医院”,并配上了部分具体医生的宣传资料、注册资料等截图。

  上述人士也透露:“不少公立医院医生退休后往往会被一些私立医院返聘,他们在公立的就职情况往往就成为私立医院大肆宣传的招牌。”

  另外要注意的是,对于爱尔眼科“行贿”方面,艾芬医生爆料称,其方式就是通过送或买爱尔新建医院的合伙人期权股份,给相关领导的家属和指定的人头,确保领导会为其保驾护航,直到两三年后医院回本盈利,再被爱尔集团收购,溢价收,这样就能完成整个利益链的输送。

  据艾芬透露,负责送合伙人期权股份的公司,名称都有迹可循。凡是名字中有“城市+视线医疗产业投资中心”的公司,合伙人中除了爱尔眼科的自己人之外,就是政府机关部门某些要职岗位领导的指定人。

  对此,金融投资报记者在天眼查用“视线+医疗产业”这个组合搜索了一下,发现了多达76家类似公司,且全部都是有限合伙企业。

  巧合的是,这些合伙公司的股权极为分散,多个自然人持股比例甚至不到1%,且基本都只在一家公司任职。

广州视线医疗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部分股东名单图据天眼查

  艾芬还指出,涉事的宿迁市爱尔眼科医院一位高管称,“回扣”在医院即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很多行业都存在这样的情况。

  在走访过程中,金融投资报记者也得到了类似的模糊的信息,如成都三环内一家爱尔眼科医院里,不少患者声称是通过“别人”介绍来的,还有一些是在网上搜索而来。

成都某爱尔眼科医院内部

  其中,一位老年患者告诉记者:“我白内障很严重,华西的号太难挂了,有个熟人介绍我来这里,说是现在有活动,在这里做白内障手术的话每只眼睛会补贴1000元,所以我就过来了。”

  而另一些患者则拒绝透露介绍人身份。

  时至今日,爱尔眼科与医生艾芬之间的纠纷已持续一年多,“武汉抗疫医生艾芬视网膜脱落”的消息,早在去年年初便一度登上热搜。

  彼时,金融投资报记者曾致电公司董秘办,其工作人员表示:“希望艾芬女士能够和我们一起去做相关部门做进一步核查。”

  高速扩张背后纠纷争议不断

  显然,作为知名全球连锁眼科医疗机构的爱尔眼科,目前正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随着艾芬爆料持续发酵,尽管其涉事医院发布声明,依然没有阻挡二级市场的投资者用脚投票。

  1月10日,爱尔眼科(300015)开盘后重挫,一度跌近6%,截止收盘,报于37.62元/股,下跌3.72%,相比半年前72.27元/股的高点,已几乎“腰斩”。

  但与爱尔眼科低迷股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业绩极为靓丽。

  爱尔眼科2021年三季报显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其实现营业收入115.96亿元,同比增长35.38%;实现归母净利润20.03亿元,同比增长29.59%。

  回看2009年上市之初,爱尔眼科营收还不足5亿元,但到2020年这一数据已超过百亿,达119.12亿元;而在2014-2020年的七年里,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除2016年为29.9%外,其余6年均超过30%。

  靓丽业绩的背后或与其并购投资的模式密切相关。据统计,自2014年起,爱尔眼科通过引入产业基金进行资产并购,平均每年并购医院超30家。

  2021年,爱尔眼科就先后收购了29家医院,12月又曝出其拟用5.01亿元收购义乌爱尔、沅江爱尔等14家医院部分股权的消息。

  高速扩张的爱尔眼科,长期面临着各种纠纷和争议。

  除与医生艾芬的纠纷外,去年3月,爱尔眼科也曾因鼓动员工做眼科手术,并导致员工视力下降的事件引发极大争议,并收到外界关于公司借此“套取医保”的质疑。(详情:艾芬医生之后,爱尔眼科再遭爆料:为冲业绩发动员工做手术,还被疑套取医保)

  记者查询黑猫投诉平台发现,目前涉及爱尔眼科的相关投诉,包括术前检查数据不准过矫、做不必要的检查治疗、虚假宣传、强制消费等。

  另据企查查数据,爱尔眼科目前存在76自身风险,以及334条关联风险,包括劳动争议案、合同纠纷案等。

  如今,艾芬医生和各路网友的爆料还在继续,这一风波后续又将如何演绎?金融投资报将继续关注着。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