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头号动力” 东莞将数字经济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新支柱

  新年伊始,2022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下称“《政策措施》”)发布,东莞通过“一号文”的形式,旗帜鲜明地宣告:“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全市三年统筹安排财政资金不少于100亿元,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全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锚定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东莞勾勒出全新的蓝图:到“十四五”期末,东莞将实现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全覆盖,引领带动超过15万家中小工业企业实现上云用云降本提质增效;东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将突破1.3万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3%,进一步巩固和增强东莞数字经济规模效益在全省乃至全国各大中城市中的地位和优势,在关键产业招引培育上持续发力,做强做优做大数字产业,努力将数字经济培育成为“十四五”时期东莞高质量发展产业新支柱。

  数字化的浪潮奔涌而至,谁能抓住这个“牛鼻子”,谁就占领先机、赢得优势。为了抓紧“牛鼻子”,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吕成蹊表示,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提高经济工作能力,服务好支持好广大企业家,鼓励企业家和企业与政府一道,共同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引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

  在生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生益电子”)的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一张张线路板芯板卷进设备向流水线输送,经过视觉传感器扫其二维码后,多张芯板就会按照相对应的顺序叠放在一起。“这是我们自主开发的一种多层PCB 叠板的排序防错装置,系统自动获取PCB产品的各项参数,通过二维码识别芯板的‘身份’,以及其形状、大小等指标,最后将按照相对应的设计顺序来叠板层压。”郭荣威说。

  生益电子总经理张恭敬说,由于车间的智能化、数字化,企业的营业额从2017年初的14.4亿元增长到2019年底30.4亿元,产能提升28.03%,产量提升34.51%,劳动生产率提升23.06%,企业运营成本降低17.09%,研制周期缩短33.33%,而且其生产出的PCB产引领了行业技术的发展,并为此与众多世界顶尖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作为一家36岁的老牌企业,生益电子通过数字化建设涅槃再生。东莞以制造业立市,拥有工业企业超过19万家,规上工业企业超过1.1万家,是全国制造业最密集的城市之一,在追求效率和品质的数字化时代,数量庞大的制造业企业对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需求尤为迫切,数字化成为众多传统企业“老树发新枝”的突围路径之一。

  然而,还有为数不少的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还普遍存在“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企业担心对数字化转型的投入不能及时产生效益,另一方面企业希望改变现状,却又担心转型之后流失市场机会和订单,甚至有可能导致生存发展的问题。

  为了让企业数字化转型“愿改、敢改、会改”,让产业发展“有市场、有需求、有信心”,东莞决心拿出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记者发现《政策措施》在财政资金、空间保障、政府服务等方面对数字经济给予更大力度支持。

  《政策措施》明确提出,以打造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设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城市的目标,重点从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夯实发展基础三个维度,提出15条政策措施,涉及95项具体条款。此外,针对不同产值规模和发展阶段的产业和企业,《政策措施》真金白银给予精准政策支持,特别是重点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纺织服装鞋帽、家具等五大产业集群率先转型,进一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市场占有率。

  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光滨指出,加快产业数字化,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赋能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的现实需要。此次市政府一号文在以往推行“机器换人”、技术改造等基础上,加大对数字化转型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实施软硬件同步升级,推动企业实施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产业集群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肖必良表示,面临数字化转型的时代,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今年的一号文主题,制定了含金量较高的政策措施,希望广大中小企业,积极拥抱数字经济,抢抓数字经济发展风口,大力开展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让新兴产业“新芽成大树”

  数字经济,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同时也让新兴产业也在东莞陆续挺起了脊梁,“新芽成大树”。记者从《政策措施》了解到,东莞将通过产业数字化催生带动数字产业化,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并通过数字产业化反哺推动产业数字化再优化、再提升,构建起梯次推进、良性循环的数字经济发展格局。

  近年来东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过18%,东莞跻身数字中国指数第7名,具有硬件制造、链群集聚和市场规模等三大优势,有基础、有潜力抓住新一轮数字经济发展的浪潮机遇。

  比如,全市聚集唯一网络、金蝶、明创软件、虹勤通讯等从事数据平台及软件服务的企业超过1000家;专注泛家居行业信息化的广东数夫软件有限公司,为全国2000多家大中型家居企业提供服务,每天使用数夫软件的用户超过6万个;唯一网络的业务范围覆盖阿里、腾讯、百度、华为、京东、金山等公司。

  加快数字产业化,是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助力建设大湾区先进制造新高地的必然选择。《政策措施》提出,东莞将充分发挥硬件制造、链群集聚和市场规模等三大优势,在关键产业招引培育上持续发力,做强做优做大数字产业,加快构建起“硬件制造”和“软件支撑”协同发展的数字经济产业体系,努力将数字经济培育成为“十四五”时期东莞高质量发展产业新支柱。

  一方面,东莞将巩固做强硬件制造优势,发挥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装备两大国家级先进集群优势,加快招引培育一批强链补链项目,确保新一代电子信息等关键优势产业继续领跑发展,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基础电子元器件等核心先导产业抢占发展先机。

  另一方面,东莞将重点培育发展软件支撑产业,梳理供给薄弱环节,发布应用场景需求清单,出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引进国内外优秀数字经济企业,确保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融合发展产业持续做大做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新兴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东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卓庆表示,东莞将从以下方面推进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引导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联动攻关选择东莞有基础优势的人工智能细分领域(比如工业机器视觉),推动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强高精度成像技术、高端工业镜头、3D视觉技术、智慧视觉底层算法等软硬件攻关,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在细分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让平台载体“根深叶茂”

  数字产业平台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和基石,也成为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近年来,东莞拥抱数字化浪潮,让平台载体“根深叶茂”。

  中铁水乡科技智造中心项目等优质项目落地东莞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产业基地,为产业发展壮大创造良好条件;华为云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大数据连接着合作伙伴,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应用华为云进行智能化生产;光大We谷、东莞天安数码城等数字产业集聚试点园区相继揭牌,为产业赋能,数字经济产业生态持续壮大……

  平台载体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土地、数字基础设施、人才、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对此,东莞市政府一号文指出,东莞将从优先保障数字经济重点平台载体建设空间、加快建设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加快集聚高层次专业化数字人才、提高数字技术自主研发能力、鼓励引导产业基金加大数字经济领域投资、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等入手,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

  东莞市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陈顺娇表示,东莞将进一步招引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大力实施“高质量产业招商三年行动计划”,给予数字经济“空间+基金+政策”三方面的支持。

  把握产业风口,提高招商精准度。东莞市投促局计划在北京、上海、深圳设立招商联络处,依托全球招商合伙人及境外经贸代表处,加强对欧美日韩及中国台湾地区的数字经济领域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的精准招引。此外,东莞市投促局还将开展“1+9+N”系列“投资东莞”宣传推介活动,积极推动应用场景的开发开放,吸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等重点领域头部企业来莞发展新模式、聚合新业态。

  大力招引龙头,整备连片土地。力争三年内整备4片2000亩以上、6片700亩以上连片土地和一批连片标准地。重点面向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等领域的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行业排名前十的龙头企业“揭榜招商”。

  用好产业基金,打好招商组合拳。按照东莞市政府一号文的部署,东莞将在500亿的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中,统筹30亿元用于发展数字经济,加强与数字经济领域优质产业资本的合作,鼓励各类型社会资本参与,通过设立市场化子基金、专项子基金、项目直投等方式,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机器人等重大产业项目集聚发展。

(文章来源:南方Plus)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