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如何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如何以实施“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八次、九次全会精神,省社科联“2021年省社科专家市县行”于本月启动,全省社科界100多名专家学者组成10个调研组,深入武汉、襄阳、十堰、荆州、黄冈、恩施、天门等11个市、州、直管市,在基层一线发现问题、把脉问诊、探寻对策思路,为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贡献社科界的智慧和力量。

  由中国调查课题组组长、黄冈师范学院校长陈向军等10多名专家组成的黄冈调研组,围绕推动黄冈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深入到麻城、罗田、英山、武穴等地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电子信息产业园区等项目现场并召开座谈会,针对有关职能部门和企业反映的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本版刊发的是课题组调研报告摘要。

  黄冈融入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武汉城市圈是湖北省产业和生产要素最密集、最具活力的地区,是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推进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是省委十一届八次、九次全会的重大决策部署,是黄冈当前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黄冈区位优势明显,生态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空间格局不断拓展,产业基础加快夯实,临空经济蓄势起飞,融入武汉城市圈可以更好地借力武汉科教、金融、人才、技术等资源,将为黄冈有能力参与更大范围市场的竞争赢得先机。

  但必须正视的是,黄冈还存在农业大而不优,工业实力不强,县域经济发展不够等突出问题,各县经济在融入武汉城市圈深度不足,融入的方式单一,融入的项目同质化高,融入的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融入的经济成效不够显著。必须发挥黄冈优势,全面对接武汉城市圈,服务武汉城市圈,在城市圈一体化框架下实现差异发展。

  以差异化定位打造武汉城市圈重要功能区

  解放思想,跳出黄冈看黄冈,站在更高的平台上谋篇布局。坚持市场思维、坚持武汉城市圈差异发展,对接大武汉,对接大市场,对接花湖机场,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之路。

  在发展思路上,要主动对接,谋定发展路径。打造武汉城市圈重要功能区,是省委省政府对黄冈“十四五”发展的新定位、新使命。黄冈要系统谋划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更好更快地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

  在发展方向上,要明晰目标,锚定发展重点。强化“九市即一城”的意识,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目标,大力度推进,高效率落实,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推动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破题开篇,成势见效。围绕“规划同编、交通同网、科技同兴、产业同链、民生同保”要求,找准切入点、结合点、发力点。

  在发展机制上,要配齐专班,奠定发展保障。尽快选优配齐专班人员,建立常态化定期协调对接、信息交流、情况通报等机制,强化与圈内各城市对接交流,凝聚工作合力;强化目标管理,加强检查督办,坚决将项目化、清单化、节点化推进落到实处。各地各部门要对标对表认领任务,谋定后动,谋定快动,推动各项工作更高质量发展。

  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焦创新引领,打造黄冈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黄冈要勇于率先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加快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消费中心,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打造区域创新引擎。一是加强创新投入引导,激发创新动力。通过提高财政科技研发投入,完善绩效导向机制,鼓励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进行创新成果研发转化。二是积极打造创新平台载体,着力于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以高校、园区、企业、项目为主体,协同搭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中心。三是聚焦创新助力产业,强化创新转化。全力打造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在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和服务、大健康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形成世界级产业集群,努力建成“鄂东智工之城”。四是加强人力资源协同和科技创新。实施“黄冈聚才”工程,大力招引和吸纳“汉漂型”“两栖型”人才,聚集更多领军人才和顶尖团队。

  聚焦协调发展,构筑黄冈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全域机制”。各县要积极主动参与共建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共建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共建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持续推进产业园合作。要推进城市“东进、西拓”,以市区为核心,布局“环形+放射状”交通网络,构建一体化多式联运、无缝对接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沿江县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黄黄高铁,协同打造医药化工、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集群,推进水、路、港、岸、产、城协同发展,打造百里长江风光带、千亿产业聚集带。要完善“武汉研发、黄冈转化、黄冈制造”协作机制,对接光谷科创大走廊核心区源头创新资源,打通成果转化链条。三是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山区县发挥大别山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红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文旅康养、食品饮料等产业,打造以绿色经济为特色的产业高地。对标全省“三百战略”,全地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县域经济。

  聚焦绿色发展,筑牢黄冈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屏障”。一是建设美丽宜居全域公园城市。立足绿色生态价值,着力提高森林覆盖率、城区绿化覆盖率、道路水岸绿化率,充分展现自然生态美、城市形态美、人文素养美的公园城市。二是倡导绿色生活发展绿色经济。利用区位优势,唤醒沉睡的山水资源,促进生态资源转化、融合,做大、做强、做优以“生态资源”为依托的绿色经济,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构建休闲农旅消费新场景,持续增加生态产品的有效供给,推动“生态资源”产地市场发展,变产地为销地,提高“生态资源”原产地附加值。三是营造消费场景建设消费城市。大力发展会节经济,提升大手笔城市营销能力和水平。积极发展高端消费、绿色消费、夜间消费、文旅消费、社区消费,让黄冈成为品质生活的新高地。

  聚焦开放发展,积蓄黄冈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外部势能”。一是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充分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增强黄冈经济发展动力;全面推进生物医药、机械电子“走出去”战略,鼓励区内企业、产品和人才走向国际市场,持续提高黄冈制造的市场知名度。二是深度融入武汉都市圈。坚持在“融入大武汉、同城大发展”中率先突破、走在前列。重点紧盯武汉疏解非省会城市功能和向周边拓展契机,有针对、成配套地承接武汉区县优质产业转移。三是优化营商环境释放发展内生动力。大力加强乡镇基层公共政务服务能力建设。建设更加公平的法治环境。加强企业产权保护和权益维护工作,加大营商环境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建立健全社会诚信评价体系。

  聚焦共享发展,实现黄冈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标”。推动武汉城市圈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社会保障互联互通、医疗资源共享、养老融合发展、人才资源互认共享、文化体育旅游联动合作,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要持续开展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提升跨市社会保障服务便利化水平、深化医疗资源共享、加强圈域养老服务合作共享、深化区域人力资源协作、深入推进文化领域联动发展、共建高品质的国内著名旅游目的地。

  (黄冈师范学院校长、教授陈向军)

  【纠错】编辑:肖梦吟

(文章来源:湖北日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