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4倍大牛股遭砸盘!这是“传销票”?公司这样回应

  “不知情,也未参与。”对于市场传闻,恒帅股份相关人士如此回应。

  1月18日,一段疑似公募基金组团买入恒帅股份的聊天截图在网上传开。根据截图,市场中有“互相传销”的模式——卖方买私募的产品,私募先买,然后准备好专家,和公司董秘、IR甚至董事长沟通好,再写段子和报告进行推广。

  这一消息引发市场关注,截图中提到的恒帅股份19日低开低走,午后不久直接“20cm”跌停直至收盘。

  在此之前,恒帅股份因被视为新能源汽车概念股,在两个多月时间里大涨超4倍。

  大牛股陷入非议而跌停,这让此次传闻有了很强的话题性。

  对于传言,恒帅股份相关人士表示,已关注到上述网络传闻,对上述传闻涉及事项并不知情,也未参与。

  19日晚间,恒帅股份披露2021年业绩预告。当期,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1亿元至1.2亿元,同比增长65.77%-80.84%。

  恒帅股份表示,公司依托电机技术、流体技术领域的研发技术优势,积极把握新能源汽车以及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的产业机遇,不断扩大产品布局,各产品线业务收入出现大幅增长。

  尽管业绩不错,但投资者显然更关注市场的传闻。

  有投资者表示,要调查接盘的公募基金,还有投资者建议有关部门彻查。

  “20cm”跌停的背后,是机构投资者集体卖出。

  1月19日盘后的龙虎榜显示,卖出前4席均为机构席位,其合计卖出7797.69万元。

  跌停是因为机构卖出,此前上涨也与机构不无关系。

  在2021年半年报中,恒帅股份的流通股东榜中还未见机构身影,而到了2021年三季度末,其流通股东榜中清一色是机构。

  对于传闻所说的情况,有沪上私募人士表示,投资机构之间相互交流信息,甚至相互推票是非常正常的情况。

  “对行业、公司的理解有先后,信息传递也有成本和时滞,这就很容易出现后买的人给先买的人‘抬轿子’的情况。后买入的价格高,差价就是认知成本。”该私募人士认为,这就是为什么投资者更青睐某些明星基金经理,因为他们能够较早地发现牛股,然后等市场其他人来了解。

  其认为,这种操作是否违规,核心是其中的参与者是否违规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

  其举例称,如果卖方、公司提供了不实信息,或者公司在发布信息时有意影响股价,私募、公募在交易时对股价进行了操纵,这都触及了红线,那么这种接盘就是有问题的。

  “基金经理都要对自己的产品负责,如果听到推票就贸然买入,亏了对产品净值影响很大,这岂不是说明自己能力不行?如果是合谋坐庄,那就直接违法违规了,偷鸡不成蚀把米。”一位公募基金经理说。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