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紧盯“关键链条”招商“强筋壮骨”

  □记者万杨熊丹陈雪玲

  招商最前线④

  “建一条机器人产学研生产线,荆州有没有适配的教学资源?”带着企业家的疑问,荆州市驻武汉招商办事处万宁、汪三毛、杨君3名招商干部匆匆回到驻地。

  荆州有7所高校、15万在校大学生,科教资源在湖北仅次于武汉。如何深挖荆州科教优势,找准企业“兴奋点”,3名招商干部深知:答题的速度和质量,决定着企业家给出的“分数”。

  3名招商干部连夜梳理荆州中心城区教育资源,一家家问意愿、一项项做比较。

  优中选优。一所学校资源适配,但对合作内容有疑虑,3名招商干部不断与学校、企业沟通,邀请企业到校考察。

  座谈中,万宁的大脑飞速运转,主动抛出机器人产业的话题,果然引起这位企业家的极大兴趣。从与合作学校发展机器人产业的优势,到未来前景与方向,双方越聊越投入、沟通越深入。

  发现信息,要锲而不舍去“盯”;发现问题,更要千方百计去“攻”。这是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基本要求。

  围绕“优势有哪些、产业基础是什么、发展前景在哪里”,两个多月来,3名招商干部深入了解武汉优势产业集群,并找准与荆州相关产业链对接的适配点。

  武汉有许多车企,而洪湖新滩与武汉汉南经开区仅一桥之隔,在承接汽车零部件产业转移方面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驻武汉招商办事处瞄准全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布局图,梳理重点车企供应链企业名录,制定拜访计划表,逐步排查和挖掘有效信息。

  既使巧劲,又下笨功。3名招商干部根据计划,对梳理出来的企业进行“扫楼式”摸排招商、考察拜访。

  “专业的人懂专业。我们对接的专业人才越多,收获的资源信息就越多。”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载着见过的人、获取的消息、学到的知识,3名干部相信,这些将是未来招商引资的机遇和潜力所在。

  在一座熟悉却又陌生的城市里疾步匆匆,荆州的招商干部们相信,栽得梧桐树,自有凤凰来!

(文章来源:荆州日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