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1234”引领社区治理精细化

  全媒体记者瞿亿英通讯员刘友春

  隆冬时节,走进宣恩县沙道沟镇酉水情社区,一栋栋白墙黛瓦的安置房鳞次栉比,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纵横交错;道路两旁路灯明亮,房前院后绿树成荫,文化广场上老人闲庭信步、小孩玩耍嬉闹,宜居画卷醉眼醉心。

  西水情社区是我州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66栋易迁房共安置1235户4594人。近年来,酉水情社区党支部探索“一核引领、双轮驱动、三位协同、四治融合”的“1234”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模式,把服务和管理融于网格,提高了社区治理水平,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坚持“一核引领” 提升凝聚力

  “搭建‘大党委’平台,通过共驻共建,丰富群众业余生活,增进党群感情。”1月18日,酉水情社区党支部书记明清江说。

  据介绍,酉水情社区以党建统领社区治理,加强社区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成立社区“大党委”,以“党建工作联做、区域资源联享、精神文明联创、服务难题联解、公益事业联办、生活环境联建”为抓手,选派社区“尖刀班”,建立6个片区党小组,在村(社区)党支部成员和报到党员中选任小组长,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社区治理工作机制。

  李文玉是酉水情社区党员,负责社区群众的心理疏导。在“敲敲门,拉家常”活动中,得知社区一对夫妻关系不和,她先后三次上门做思想工作,最终夫妻二人重归于好。

  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酉水情社区组织全体党员亮明身份、服务群众。农村党员在家门口张贴标识亮身份,积极为邻里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党员日常佩戴党徽、工作台前亮明身份是常态。社区“大党委”组织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定人员、定任务、定责任,全面参与社区治理,党员成为社区居民的“主心骨”。

  发挥“双轮驱动” 提高执行力

  做实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社区建设与社区治理是关键。酉水情社区始终坚持党建统领、管理和服务“双轮驱动”的工作思路,在服务居民、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等方面成效显著。

  “我们成立党员服务联盟,整合青年志愿、法律援助、安置帮教等服务,做实‘社区大党委+共建党支部+下沉党员’党建联治工作,提高共建共治共享水平。”沙道沟镇党委组织委员符敏说。

  沙道沟镇党委把酉水情社区细分为6个网格,配备6名专职网格员对接20名楼栋长,确保群众诉求发现于网格、矛盾纠纷化解于网格、贴心服务传递至网格。同时,搭建社区多元服务平台,成立社区综治中心、“三留守”服务站、低保救助服务站、红白理事会等10个群团自治组织,参与矛盾纠纷调解100余起,协助办理红白事宜62场次,开展集中培训16场次。以居民诉求为“哨声”,建立完善涉林业、国土、公安、民政等部门事项的全程代办服务机制,社区服务站为出行不便群众全程代办或网上办理事务,社区服务精细化、精准化、实效化稳步提高。

  做实“三位协同” 保障引领力

  邹玉军是沙道沟镇坛子洞村民,2018年,邹玉军搬至酉水情安置社区,住进新平房,走路不带泥,用上放心电,饮上安全水,过上了“做梦都没想到的舒服日子”。

  酉水情社区坚持政府治理为主、社会调节为辅、居民自治为要的“三位协同”治理模式,秉承“1+6”理念,建设一个便民服务中心,配套建设文化广场、生活超市、标准卫生室、创业就业空间等。新建松坪实验小学,建设创业致富园,引进服装加工销售企业湖北准者体育(众仁服饰)有限公司,增加就业岗位600个,就业技能培训1200人次,带动150余名安置社区群众就业。“易迁社区+产业集群”模式为易迁群众带来发展新机遇。

  “社区其乐融融,居民喜笑颜开。”酉水情社区党支部组织委员李长军感慨,社区强化新风新俗培育,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集中宣讲各项政策,教育引导群众改变随手扔、随地吐等陈规陋习,依托社区议事厅,组织居民对涉及切身利益、关系社区发展的公共事务进行沟通、协商,共同解决社区治理难题,实现居民自治。

  创新“四治融合” 增强向心力

  推进居民自治是“四治融合”的核心。酉水情社区着力激发社区自治内生动力,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出彩”系列评选,宣传表彰居民身边好人好事;牵头成立“爱心超市”,制定积分兑换规则和制度,根据志愿服务内容和时长累积分值,凭积分兑换各种生活用品。

  “通过鼓励社区自有党员带领居民参与志愿服务,乡风文明活力进一步激发。”李长军说。

  酉水情社区持续厚植法治土壤,建立健全社区管理制度,涵盖治安管理、婚丧喜庆、公共设施维护、文明公约、菜地管理等13个方面,将日常事务纳入制度化管理,培养居民良好行为习惯。组织居民参与义务巡逻,配备法律顾问,定期开展法律知识培训,提高社区法治化水平。

  推进党建引领“四治融合”,德治是关键,智治是创新。酉水情社区设立道德宣传栏,强化道德示范引领功能,引导居民节能环保、垃圾分类,推动形成邻里互助、守望相助的社会风尚。组织网格员参与“智慧大数据”服务管理平台培训,以“雪亮”工程为契机,推进楼栋视频监控全覆盖,筑牢居民生命安全“防火墙”。

  如今的酉水情社区,社区“微工厂”订单不断,周末课堂欢声笑语,“红马甲”志愿服务风雨无阻,一个安居乐业的“袖珍小城”在酉水河畔挺立。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搬迁只是第一步。要通过‘1234’党建治理模式,加强社区后续服务,真正稳民心、暖民心。”明清江说。

(文章来源:恩施日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