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乡村振兴促发展

  西海全媒体记者通讯员

  马璞馨

  李春

  2019年12月,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入选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115家试点单位。自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试点示范县以来,贵南县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为重点,把发展农牧区经济、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主要任务,采取小切口、大治理方式,推进乡村治理试点工作,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德治、法治、自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新路子。

  党建引领让村民动起来

  贵南县茫曲镇那然村按照“四个不摘”和“五个振兴”的工作要求,以党建引领推动各项工作,着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那然。现如今,那然村已由原来的后进村和治安重点村跃变为脱贫致富村、综治平安村和州级精神文明创建先进村,村党支部被评选为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

  那然村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进村入户,了解民意,宣传政策;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建立决策参与、工作审核、事后审查制度,拓宽村监委会参与村级事务和集体经济管理的渠道。通过“四议两公开”“三亮三比三评”“3432说事制度”和“说议办评”等制度,及时公开公示收益分配、经费开支、对象调整和其他决议事项,不断完善村“两委”民主决策的内容、形式和程序,让群众广泛参与,让群众少跑路多办事。

  茫曲镇不断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村风民俗、日常行为、精神文明建设、环境卫生、草原防火等内容细化、量化,融入村民的生活点滴,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深化邻里守望、尊老爱幼、团结互助,推动村民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制定“积分制”管理办法,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转习惯,以习惯化新风,运用小积分引领乡村治理新风尚,结合积分制管理和“五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振村民的精气神。

  产业发展让村民富起来

  “2021年风调雨顺,我们村的种植大户收入都不错。”贵南县茫拉乡拉干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斗格才让骄傲地说。虽是冬季,但拉干村成片的农田土壤肥沃,充满希望。村民肯吃苦、敢拼搏、头脑灵活、纯朴又热情,行走在村巷里都能感受到欣欣向荣、积极向上的气息。

  斗格才让的确有骄傲的理由。刚搬迁来时,村里耕地少,村民们收入低。曾居住在黄河岸边的村民们种惯了水田,压根不会种旱地,没有机械,只能用牲畜耕种。

  村民们没有气馁,向邻村的乡亲学习,交流种植经验。

  “你们一亩地能收300千克青稞,我们为啥只能收100千克?”想掌握耕种技术的村民们跑到贵南县城找农科所的专业人员学习种植技术。渐渐地,这一片片农田里长出了“希望”。

  斗格才让说,收入提高了,大家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更高了,我们用挣来的钱买农机、投资种植业,还给村里的教育协会捐款,自觉地拧成了一股绳。

  村民卓玛当周说,2010年,政府给拉干村补助90万元,作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启动资金,当时很缺大型农机。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大家一致同意购买农机,共同发展致富,村里又自筹42万元,去山东购置了17台大型农用机械,并成立农机协会发展集体经济。平均每13户有一台农机,大伙开农机到周边农区出租收割机挣钱,一年下来一台机械就能挣8万元。“因为有好政策,我们才能过上好日子。”卓玛当周说。

  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后,卓玛当周在共和县承包了400公顷耕地专门种植青稞。卓玛当周说,如今这千亩耕地,让他对发展新型农业有了更大的信心。

  卓玛当周流传承包耕地,硬是靠种植在高寒地带的旱地干出了名堂。

  大产业做强,小产业做特。拉干村现有百亩种植户90个,建成村集体种植合作社1个,30户村民发展农机产业,打造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村落。

  依法治理让村庄更和谐

  贵南县普法工作向“创意型”延伸、向“互动式”转变、向“多维化”过渡,强化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农牧民群众的法治意识,扎实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等活动,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传活动。贵南县在各个村驻派法律顾问,建立多元化矛盾化解机制,强化基层组织和群众自我矛盾化解能力,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联动机制,健全人民矛盾调解中心,乡镇矛盾调解中心、农村调解员、村警调解等综合联动调解制度。发挥乡村社会组织、积极支持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调处化解了一批农村牧区长年积累、想解决但未能解决的问题,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乡村振兴,绘就了贵南农村幸福民生新图景。

(文章来源:西海都市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