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周末影响一周市场的大消息(新股+点评)

1

  大利好!“降息”落地,房贷利率降5个基点!央行密集释放宽松暖意,后市如何?

  1月20日公布的最新LPR报价结果显示,1年期LPR报3.70%,较上个月报价下调10个基点;5年期以上品种从4.65%下调至4.6%,此前连续20个月维持不变。此番LPR下调最受关注的,莫过于5年期以上LPR下调,这是时隔近两年5年期以上品种首次下调。

  此次5年期以上品种下调5个基点,而非市场此前预期的10个基点,或利于避免对房地产行业的刺激。相比于1年期LPR调整主要影响流动性贷款(主要是企业短期流动性贷款和个人短期消费贷款),5年期LPR下调对降低全社会融资成本的覆盖面更大,个人按揭贷款、企业中长期贷款等绝大多数都是使用5年期LPR作为贷款利率的定价基准。这也意味着,个人和企业都将受益于此次“降息”,减少利息支出成本,社会融资成本将继续下行。

  推动本轮LPR下调的直接原因,就是1月17日央行下调中期借贷便利(MLF)、7天期逆回购利率10个基点。央行周一的政策利率降息幅度超出市场预期,被市场看作是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信号。实际上,1月17日的降息只是央行向市场释放明确宽松暖意的开端,本周以来,央行每天都有新举动,频频释放宽松信号,试图提振市场信心。

  1月17日,MLF、逆回购超预期降息10个基点。

  1月18日,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充足发力,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避免信贷塌方;精准发力,金融部门不但要迎客上门,还要主动出击;靠前发力。及时回应市场的普遍关切,不能拖,拖久了,市场关切落空了,落空了就不关切了,不关切就“哀莫大于心死”,后面的事就难办了,所以我们不能拖,要走在前面,及时回应市场的普遍关切。并透露尽管降准下一步进一步调整的空间变小了,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空间变小了但仍然还有一定的空间,可以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以及宏观调控的需要使用。“现在虽然是年初,但一年的时间很短,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我们要抓紧做事,前瞻操作,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刘国强称。

  1月19日,央行发布公告,对LPR报价行和发布时间作出调整。其中,LPR发布时间由每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上午9:30调整为9:15,调整后的报价时间正好提前至股市开盘前。对于这一调整,央行表示是为了加强预期管理,促进LPR发布时间与金融市场运行时间更好衔接。有市场人士表示,此举体现了央行主动作为、靠前发力。

  点评:据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测算,本次5年期以上LPR下降5个基点,相当于100万元贷款、30年月供的情况下,每月可以少交30元,合计月供节省10772元。如果贷款200万相当于月供节省60元左右,一年可节省720元。招商证券研报则认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暴露出的‘预期弱’问题,在三大挑战中最为棘手。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形势已经跌至疫情后的最差境况,急需宏观政策的支持。鉴于降息具有强烈的信号指示意义,央行选择年前调降MLF利率,可能多从提振企业预期、稳定就业来考虑。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从历史规律看,一旦货币政策转向宽松周期,会有多次降准降息。更何况,最近的MLF、逆回购利率下调幅度是10个基点,过去一次降息的幅度通常是25个基点,现在的小步下行也意味着未来降息的空间依然存在。

2

  两部委重拳出击!证券市场虚假陈述司法解释发布,惩治“首恶”、明确独董责任

  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新时代审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侵权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简称《若干规定》)。在整合原司法解释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新增了15条重要内容,重点围绕取消前置程序后人民法院的法律适用问题,细化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主观过错、虚假陈述行为、重大性、交易因果关系、损失因果关系和损失计算、诉讼时效等问题。最高法和证监会还联合发布了相关《通知》,以衔接取消前置程序后的相关规则实践落地。证监会相关人士表示,证监会将积极配合最高人民法院,稳步有序做好《若干规定》和《通知》的实施工作,以全市场注册制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压实中介机构责任,不断提高投资者保护工作质效。同时,证监会将继续落实“零容忍”工作要求,优化资本市场执法司法协作机制,强化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3

  公募一哥张坤四季度减持多家酒企,这只股票成旗下多只基金NO.1

  在刚过去的2021年,以白酒为代表的“核心资产”不再享有市场给予的高估值,板块轮动的行情下,“顶流”基金经理们的操作也代表了其对于后市的研判和预期。作为这两年行业内“风向标”式的基金经理,张坤的增减持操作无疑最为吸睛。在刚刚披露的四季报中,张坤的调仓换股似乎也在暗示其偏好的转变:旗下多个基金均不同程度减持了“浓眉大眼”的酒企和金融板块。相反,其对于科技板块的青睐则让投资者为之一振:腾讯一跃成为其所管三只基金的头号重仓,海康威视、京东、美团等在四季度也获得张坤所管基金的加仓。

  1月21日,张坤披露了旗下的4只基金产品的四季报。即使过去的一年面临净值折损,截至2021年末,张坤管理规依旧达1019.35亿元,较去年三季度末环比微减38.13亿元。其中,易方达蓝筹精选规模最大,达到676.23亿元,但相对于去年三季度末的规模,也减少了22.24亿元。资产配置方面,张坤旗下四只基金的仓位悉数提升。易方达蓝筹精选2021年四季度末的股票仓位为由上一季度的91.71%提升至94.23%,易方达优质精选股票仓位也达到了94.50%。而在前一季度末,这一数据为92.31%。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持有仓位由三季度末的93.77%微增至94.37%股票仓位上,易方达亚洲精选的基金股票仓位为91.77%,较前一季度的87.08%提升了4.69%。

4

  科创板首只“*ST”出现,订单波动造成预亏!超9成科创板预增,30家业绩翻倍

  1月21日晚间,恒誉环保提交《2021年年度业绩预亏公告》,预计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8300万元到8500万元,预计2021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860万元到-103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金额约为5457.20万元到5627.20万元。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2021年度财务数据触及“营业收入+净利润”的财务类退市组合指标,公司同步发布了《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第一次提示性公告》,公司或将被实施“*ST”。恒誉环保一旦“带星”将在科创板成为首家。整体来看,目前科创板业绩预告股超9成预增,恒誉环保“带星”仅为个案。市场人士表示,科创板公司整体处在爬坡迈坎的关键阶段,业绩规模较小、业绩存在波动,是经营常态,对于处在成长阶段的科创板企业,还需给予更多的耐心,陪伴和助力其更好发展。

  目前科创板业绩预告股超9成预增,恒誉环保“带星”仅为个案,截至1月21日,上交所官网显示已有64家科创板公司发布了业绩预告或业绩快报。板块整体延续了前三季度的高增长态势,58家预增,占比超过九成,其中30家公司预计2021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100%,热景生物、东芯科技增幅超前,分别预计增幅达1684.65%、1051.89%。此外还有振华新材、三生国健两家公司实现扭亏。

  点评:业内人士分析,废弃物裂解处理改变原有的焚烧、填埋等处理方式,有利于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减少资源损耗,促进循环利用,与国家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的战略导向相契合。但由于裂解处理方式在多个领域内的应用均处于起步阶段,行业早期阶段的不均衡特点对公司业务保持持续增长有所制约。尤其是污油泥固废处理业务受各地相关环保政策执行力度影响较大,目前整个行业仍处于市场开拓阶段。从监管端来看,科创板监管始终坚守“真实性”底线。

  据业内人士表示,科创板持续监管中抓早抓小、从严监管的导向相当明确,财务业绩真实性被监管机构反复强调。对于投资者而言,科创企业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是我国新旧动能转化的先锋力量和重要支柱,其高质量发展不仅在于短期的会计利润,更应聚焦于以研发创新为核心的持续经营能力、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合规性,财务业绩的真实性以及信息披露质量等方面。创新不是一蹴而就,价值也非一日之功。作为科创板的投资者,更应坚守长期投资的理念,做创新的朋友,做时间的朋友,以伙伴的心态与科创板公司相守相伴。

5

  欧日央行行长:我们不着急加息,目前加息的条件并不满足

  据一财,近日,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等齐聚世界经济论坛(又称“达沃斯论坛”),在论坛最后一日的“全球经济展望”环节,分享了他们对本国/地区经济的看法,以及对未来货币政策走向的判断。

  近期,10年期德债收益率自2019年5月以来首次上探0关口,在美联储鹰派大变脸后,各界纷纷关注其他央行会否跟进。颇为有趣的是,欧、日央行两位行长似乎急于“撇清”与美联储立场的关系,纷纷表示自己并不急着收紧,加息的条件远未满足。拉加德在论坛上表示,跟美国不同,欧元区的需求并未过剩,美国的需求已超出疫情前30%,但欧元区只是回到疫情前的水平,欧元区和美国不是同步复苏,因而不会同步采取行动。目前美国的核心通胀率高达5.5%,欧元区只有2.6%。“12月欧元区整体通胀率录得5%,这的确是史无前例的,因为欧元区在过去很长时间承受的都是通缩压力。现在我们需要问的是,这种高通胀会否持续、持续多久?”拉加德称,通胀有50%可能是能源危机导致的。同时,疫情带来了供给短缺,例如货车司机缺乏、供应链瓶颈持续。但她认为,能源价格会在2022年趋于缓和,货车司机短缺、瓶颈问题等也会改善。

  拉加德还提及,需要关注薪资走向,因为这是引发中期通胀持续攀升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至少目前还没有看到欧元区薪资谈判压力上升,因此并不认为通胀会持续失控。”拉加德明确表示,目前加息的条件并不满足。她称,加息有三个条件——首先,需要看到通胀率在预测期限结束之前达到2%;其次,通胀应在预测期限结束前持续稳定在目标水平;第三,实际通胀率应该能在中期内稳定在2%的水平。达到这些条件可能意味着欧元区将迎来一段通胀略高于政策目标的过渡时期。

  黑田东彦表示,预计日本2023年通胀率仍将在1%左右,“我们还是会继续实行低利率政策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直到取得2%的通胀目标,我们完全不怕通胀,因为通胀率太低了。”

6

  证监会核发IPO批文

  近日,证监会按法定程序核准了浙江比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申请,核准该公司公开发行不超过4666.50万股新股。

7

  提示:本周共有5只新股申购

  本周共有5只新股发行。其中,周一3只、周四1只、周五1只。

8

  本周1944.75亿市值限售股解禁,康龙化成解禁市值为最高

  数据显示,本周(1月24日~1月28日)共有73家公司限售股陆续解禁,合计解禁量73.61亿股,按1月21日收盘价计算,解禁市值为1944.75亿元。

  从解禁市值来看,解禁市值居前三位的是:康龙化成(463.63亿元)、贝特瑞(419.88亿元)、中远海控(221.79亿元)。

  从解禁占比来看,解禁占比居前三位的是:森萱医药(80.92%)、新乳业(80.07%)、泰祥股份(75.00%)。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