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我市蹚出政务服务“沪鲁通办”改革路径

  本报讯 (临报融媒记者贾路杰通讯员李丽华)为落实对接长三角战略部署,我市立足黄淮海、长三角地区临沂籍流动人口众多的实际,率先试点启动政务服务“沪鲁通办”改革,通过搭建“两个框架”、推行“四种模式”、抓好“六项任务”,着力破解企业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难题,为“跨省通办”改革积累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

  我市着力搭建“沪鲁通办”和“党建联盟”两个合作框架,一方面制定“沪鲁通办”试点方案,组织赴上海静安区等地签订合作协议,对接商定10大领域、82项“沪鲁通办”政务服务事项,初步构建合作框架;另一方面与驻沪流动党员党委签订《政务服务“沪鲁通办”党建联盟框架合作协议》,设立“沪鲁通办”便民服务点,建立“异地设点集中收件、党员干部帮办代办、两地审批机关协同办理”机制。

  我市还推行“四种模式”,依托政务服务平台、掌上App等,推行“全程网办”模式,为申请人远程提供58项线上服务;按照“受审分离”原则,推行“就近办理”模式,申请人可就近选择两地大厅、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以及上海各“跨省通办”便民服务点申请办理业务;推行“帮办代办”模式,建立县乡村三级帮办代办服务队,提供业务咨询、材料整理、网上申报等帮代办服务;探索推行“并联审批”服务新模式,将企业登记信息推送至业务窗口实施“并联审批”,简化办事流程。

  具体工作方面,我市重点抓好梳理事项清单、制定标准规范、设置线下专窗、建设评价体系、抓好事中事后监管、建立长效机制等“六项任务”。梳理“沪鲁通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制作82项服务卡片,公开办理流程、申请材料、办理渠道等要素信息;梳理通办事项业务办理指南及流程,编制《政务服务“沪鲁通办”工作手册》,建立标准化受理机制;开设“跨域通办”服务专窗,截至目前解答咨询1260余次,“全链条”办结帮代办业务1568件;开通线下“找茬”专窗和线上投诉专栏,多渠道收集群众意见,运用微信二维码、12345热线、“好差评”数据分析等方式进行评价;与合作单位签订《“沪鲁通办”事项要素信息保密协议》,对所获取的信息加密处理,未经同意不得向第三方提供相关信息;完善《“沪鲁通办”远程视频会商制度》《“沪鲁通办”联席会议制度》《电子证照互认共享机制》,推进政务服务“沪鲁通办”工作常态化开展,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软实力。

(文章来源:临沂日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