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80后”养驴闯开致富门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邹怡敏

  通讯员/熊军

  1月20日下午,渌口区古岳峰镇岳峰村枫树组金鼎家庭农场,10多头驴体格健壮、毛色黑亮,正悠闲地踱步,左金玉抱着一把干草来到驴圈,几头驴迅速探出栏杆争着吃食,另外几只没吃着的接连发出嗷叫,叫声在宁静的小山村里显得格外响亮悠长,让人忍俊不禁。

  见有人来参观,驴子也不怕生,挤到参观者身边,歪着毛茸茸的头,仿佛想让人捋毛,“驴子跟其他家畜不同,很通人性,只是有点犟。”左金玉摸了摸驴脑袋笑着介绍,在记者来之前,一个湘潭的买家刚买走一头驴,这一笔交易就是1.3万多元。春节将至,驴肉迎来销售旺季,订单接连不断。

  出生于1985年的左金玉之前在珠海工作,靠着踏实勤奋做到了一家公司的车间主管,月薪8000元。“大城市压力大,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有感情,但要考虑孩子读书和父母养老的问题。”2014年,左金玉带着妻子刘丹回乡,开办家庭农场,成为当年岳峰村枫树组唯一一个返乡青年创业搞农业项目的。

  “好不容易走出农村,现在又回来务农,亏不亏。”面对乡亲探寻的目光,左金玉有自己的思量:回乡生活成本低,创业机会也多,只要自己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善于动脑筋,一定可以闯出一片新天地。那创业做什么项目好呢?“天上龙肉,地下驴肉,驴子浑身是宝。”左金玉觉得,本地养猪牛羊的人多,而养驴的少,且古岳峰及周边地区有吃驴肉的习惯,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餐桌上总少不了驴肉。最重要的是,驴肉价格波动少,稳中有升,不容易发生“坐过山车”的情况。

  目标确定,实现起来却不容易。没有养驴经验,左金玉就前往山东一个养驴场,干了一个月的活,学习养驴技术,之后买回10多头驴。北方驴来到岳峰村后,水土不服,容易感冒、咳嗽。向人讨教后,他发现草料太湿,驴容易受凉,于是,他在草料中加入中草药,给驴“祛湿”,北方驴慢慢适应了。养殖中,各种突发状况不断。有一次,一头驴突然不吃不喝,喘粗气,肚子鼓鼓地动,他翻查书籍查出病因:感冒引发急性肺炎。尽管采取了措施,驴子还是死了。心痛之余,左金玉总结教训,细心观察。他白天干活,晚上上网学习养殖技术。现在,驴有啥毛病,他能观察出来。

  驴养好了,订单很快来了。去年他养了50头驴,光卖驴肉收入就有20多万元。他还用驴皮制作手工阿胶糕,通过微信朋友圈售卖,效果不错。今年,他打算扩建驴圈,养殖规模要翻一番。

  左金玉的养驴事业也给岳峰村的发展注入生机。“过去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靠土地、林地等租赁费,构成单一,我们看准左金玉的养驴技术,以能人带动发展养驴产业。”岳峰村党总支书记皮志恒介绍,今年,村里投入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等资金50万元入股左金玉的家庭农场,按照30%的比例分红,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村里将荒地流转起来种植牧草,解决抛荒问题和农村老年劳动力季节性就业问题。村里引进的锦茂农业也开辟了30亩地准备养驴,一部分驴交由左金玉的家庭农场代养,将实现企业、农场、村集体共同增收受益。

(文章来源:株洲日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