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上海网络安全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发布 到2023年产业规模超250亿元

  1月25日,在主题为“产业赋能、生态打造”的2022上海网络安全产业创新推进会上,《上海市建设网络安全产业创新高地行动计划(2021-2023年)》正式发布。《行动计划》指出,力争到2023年,上海全市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超250亿元,实现翻番;打造2个国家级网络安全产业园区,引育10+网络安全龙头企业,基本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网络安全产业创新高地。

  支持重点企业围绕元宇宙等新领域布局

  《行动计划》聚焦“产业+供给”、“行业+应用”、“生态+政策”三项重点工作,具体推动实施17项任务。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英介绍,“产业+供给”方面,上海将支持重点企业围绕元宇宙、生物识别安全、新兴通讯等新领域,可信计算、零信任安全、联邦学习等新架构,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新技术,以及密码、信创等方面,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行业+应用”方面,上海将打造一批标杆应用。比如,人工智能安全,针对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智能安防、智能网联汽车等智能终端,以及生物识别、智能算法、算力等关键要素,强化漏洞挖掘、安全测试、威胁处置等评估,推动产品安全分级管理,引导企业加强安全合规。

  “生态+政策”方面,上海引导公共部门和重点企事业单位网络安全投入占信息化总投入不低于10%,强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推动网络安全测评模块化和结果互认机制,避免重复认证、重复检测。引导社会资本设立网络安全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助力硬科技企业科创板上市等。

  记者获悉,上海普陀政府牵头引导社会资本发起成立不低于20亿元的网络安全产业基金,产融结合加速推动产业发展壮大。

  张英透露,下一步,上海重点做好“三个紧密对接”。一是紧密对接重点区域,强化市区联动。支持各区结合产业定位、区位优势,出台特色化配套方案、年度计划和专项政策并谋划打造1-2个网络安全特色产业园区。

  二是紧密对接重点企业,强化供需对接。聚焦数字经济、元宇宙、智能终端等10大重点方向,面向全国优秀企业,征集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择优纳入《2022年度上海网络安全产业创新攻关成果目录》,并在城市数字化转型重大场景建设中率先应用、优先支持。

  三是紧密对接重点行业,强化生态共荣。面向金融科技、车联网等网络安全新需求,建设3-5家市级网络安全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促进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加快更多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并形成产业化能力。

  上海市网络安全产业示范园正式揭牌

  当天,上海市网络安全产业示范园正式揭牌,到2025年,该示范园引进、培育5家以上网络安全龙头企业和20家以上网络安全细分明星企业,建成2-3个国内领先的网络安全产业集群,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达到百亿级,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千亿级。

  上海市网络安全产业园核心区,位于苏河左岸经济发展带,总占地面积约2.89平方公里,以核心区为引领,联动桃浦智创城、真如城市副中心、长寿商业商务区、规划中的左岸中和城,推动国内外创新要素资源向区域积聚,以中以(上海)创新园、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海纳小镇等创新载体空间,实施沿沪宁产业创新带重大创新工程,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生态友好型创新产业集群。

  根据发展目标,到2025年,示范园的产业功能和集聚效应基本形成,在长三角区域乃至全国具有加强的引领性和显示度,打造形成网络安全领域五大高地——网络安全创新研发高地、网络安全认证服务高地、网络安全创新孵化高地、网络安全人才培育高地、网络安全开放创新高地。

  上海市副市长张为指出,上海要加快实现上海网络安全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一是加强关键技术攻关,要聚焦基础软硬件和前沿技术,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力构筑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品服务供给体系;二是着力提升产业能级,聚焦普陀、松江等产业基础较好的区,加快打造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力争引进、培育更多科技创新型企业落地;三是优化发展环境,要着力强化部门协同、市区联动和政企协作,进一步加强制度供给,为网络安全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上海在发展网络安全产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技术高新化,上海集聚了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并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人工智能安全等方面持续投入、加快创新;市场高端化,金融和电信是网络安全市场份额最大的两大领域,约占上海全市市场总额的一半;企业多元化,上海在网络安全领域拥有近300家企业和专业机构,形成了丰富多元的产业生态,同时,还集聚了一大批高水平人才。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