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第三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圆满落幕

  近年来,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进入快速成长期,工业互联网的赛道形成群雄争先之势。据统计,我国工业互联网及支持服务业的注册企业2021年底接近30.6万户。工业互联网企业的增长速度明显提升且显著高于全国企业数量增长的平均水平。

  1月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进入决赛阶段。

  决赛现场,百强团队分领军组和新锐组两个场次同时比赛,通过直播大屏进行线上路演,数十位技术专家和投融资专家进行集体评审。经过两天的比拼,最终评出领军组前三名,他们分别是: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数字孪生电网建设及生态运营解决方案;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工业互联网数据生态设计研发平台;昆仑数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梦想云助力油气企业数字化转型。新锐组前三名分别为:北京华控智加科技有限公司基于机器指纹的多维信息融合工业设备健康画像和预测性维护系统;埃克斯工业(广东)有限公司新一代半导体智能制造系统;北京中核华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核龙信R工业互联网平台。

  引领行业风向标

  日前,工信部发布 《“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提出以数字化转型为主要抓手,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到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45%。大赛决赛的收官之战在 “十四五”系列规划文件学习和贯彻开端的背景下举行,具有重要的风向标意义。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建伟在现场连线全国总决赛开幕仪式中指出,工信部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走深向实,对于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成为带动 “政产学研用金”资源汇聚和协同攻坚的重要抓手,推动多方共赢的工业互联网 “生态圈”持续扩大。希望大赛在检验工业互联网技术发展、展示工业互联网实践成效、推广工业互联网发展模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吴君青提出,浙江作为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大省,一直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始终以工业互联网作为关键载体,突出数字赋能,在全国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在企业侧,全省统筹构建基础底座和统一标准,分行业推进产业大脑建设,打造产业生态、新智造、共性技术三大类应用,满足 “千行百业” “千企多面”数字化转型需求。在政府侧,全省统一建设产业大脑综合支撑系统,实现 “统建共享” “中枢协同”,同时开发政府治理和服务企业应用场景。

  杭州市临平区委常委、临平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葛建伟表示,临平定位浙江省智能制造中心,借助往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的举办,临平吸引并培育了一大批优质项目、创新企业、创新平台,加速推进创新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品牌赛事有创新

  第三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除强调作品的成熟度、创新性与可复制性外,同时更加注重参赛作品的落地应用,并能解决企业实际的难点和痛点问题。

  本届大赛主动创新,设立主赛和专业赛。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主赛面向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能源、建筑等重点行业设立六大赛题方向,征集基于工业互联网推动要素连接、产业贯通、跨界融通等工业互联网应用模式的解决方案。由22位两院院士领衔担任专家评审委员会顾问,来自技术和投融资领域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团,以严谨、专业的精神从成熟度、创新性、典型性、答辩表现,以及商业价值、市场前景、应用推广等多个维度对团队打分,遴选优胜者。

  自2021年7月启动以来,大赛一直受到产、学、研、用、资等各方高度关注,参赛团队数量创出新高。首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有896支团队参赛,第二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吸引了1457支团队参赛,第三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参赛团队数量又一次刷新纪录,达到1942支。团队来源横跨央企、国企、民企、合资企业,解决方案覆盖众多应用场景。

  百强竞逐促发展

  100个团队均经过四大赛站区域赛的比拼脱颖而出,最终闯入决赛。百强团队中,原材料工业领军组9支 (青岛站)、新锐组8支 (青岛站);装备工业领军组11支 (青岛站)、新锐组11支 (长沙站);消费品工业领军组4支 (杭州站)、新锐组7支 (杭州站);电子信息制造业领军组9支 (深圳站)、新锐组7支 (深圳站);能源工业领军组12支 (杭州站)、新锐组10支 (杭州站);建筑业领军组7支 (深圳站)、新锐组5支 (深圳站)。决赛中,优秀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企业和解决方案的汇聚,让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成为促进工业互联网创新的重要载体平台,对于促进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构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的火爆与成功,正是我国工业互联网应用与发展状况的真实投射。从工业互联网大赛参赛团队和解决方案看,应用范围全面拓展,应用模式逐步清晰,应用成效日益突出,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正在全面带动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文章来源:中国工业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