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规范盲盒经营 很有必要

  ●为了规范发展,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根据民法典、反不正当竞争法、电子商务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发布了《上海市盲盒经营活动合规指引》。指引规定,盲盒内商品实际价值应与其售卖价格基本相当,单个盲盒的售价一般不超过200元,且盲盒经营者不得向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销售盲盒。(新浪新闻1月21日报道)

  晓光点评:近年来,盲盒以其创新营销在年轻消费人群中深受热捧。一方面,盲盒中的商品,一般都是年轻人喜欢使用或者收集的品类,例如手办玩具等,不无现实需求。另一方面,盲盒的营销方式,在于你付款了但是商品存在着偶然性,这也给购物行为带来独特的趣味性。但这样的营销方式,需要消费者具有一定的自制能力,更需要盲盒商家具有良好的诚信品质。也就是说,一方面,对于商家要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才能防止盲盒走偏。另一方面,要严格限制对消费缺乏理性观念的低龄儿童进行盲盒消费,规定盲盒经营者不得向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很有现实意义。

  虎年生肖酒热理性对待

  ●随着农历虎年的临近,市场中越来越多与“虎”有关的商品热度不断上升。各大酒企扎堆发布虎年生肖酒,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汾酒、郎酒、古井贡酒和舍得等酒企纷纷入局。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20余个品牌推出了30多款虎年生肖纪念酒。个别新品在坊间被爆炒,预售“高烧”不退,比指导价高出数倍。业内人士提醒,炒作生肖酒不一定能全身而退,投资收藏还需谨慎。(澎湃新闻1月21日报道)

  一涛点评:春节,是人民群众消费的一大节点,过年,本身确实是一个巨大的商机。无数商家争先恐后般想要分一杯羹,也无可厚非。然而,消费者也要提防商家各种营销套路的不断翻新。预售、定制、限量等,都可能只是商家的一种炒作的花样。例如所谓的限量,实际上就是一种饥饿营销的手段,商家实际的放量数可能远超号称的放量数。而如此之下,商品的稀缺性就大打折扣,生肖酒的价格,就可能急涨急跌,形成“过山车”行情。等到年关一过,价格跌到谷底,就得消费者买单了。总之,理性对待“生肖酒热”,警惕生肖酒潜在的风险。

  影厅按摩座椅不可强制

  ●近两年,共享按摩椅如雨后春笋一般广泛出现在了电影院、大型商场、火车站等公共场所。近来有很多网友发现,不少地方的影院把影厅中间座位改成付费按摩座椅,“不按摩坐着观影不舒服”。影院此举引发了广泛争议。(澎湃新闻1月23日报道)

  李一点评:虽然很多影院均表示,进场时会询问客户需求,不需要按摩可撤掉坐垫,但笔者到过不少影厅,中间座位全部换成付费按摩座椅,影厅工作人员并未主动询问是否需要撤掉坐垫。哪怕提前告知可撤掉坐垫,那么撤掉坐垫也给观众带来了麻烦。而假若观众没有主动要求撤掉按摩坐垫,直接坐在坐垫上的确很不舒服,除非选择付费按摩。由此可见,影院把中间座椅换成付费按摩座椅,实际上是给消费者增加了麻烦,变相要求消费者付费按摩。影院此举已经涉嫌“绑架消费”,是对消费者权益和感受的不尊重,大大影响了消费体验。影院追求利益最大化虽无可厚非,但应该取财有道,而不是以“巧立名目”“变相涨价”。影院为何不换个思路,如果观众有按摩需求,再临时加按摩坐垫呢?

  快递面单广告也应监管

  ●春节临近,网购的年货纷至沓来,然而很多消费者在收取快递时发现,包裹上总是贴着印有“扫码领100元现金红包”“随机奖励2箱牛奶”“扫码抽:1个保温杯”等内容的二维码,看上去颇为诱人,这究竟是春节福利还是营销噱头?这些广告很有诱惑力,但也存在夸大宣传的问题。(《工人日报》1月22日报道)

  余易点评:如今网购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日常消费方式,快递包裹量数量惊人。这让商家打起了在快递面单上做广告的主意。法无禁止即可为,在快递面单上做广告并无不可。问题的关键在于,只要是广告,就要纳入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管,不得虚假或欺诈性宣传,不得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然而有媒体连续扫了几个不同快递公司包裹上的二维码后发现,它们都是打着“抽奖”名义,诱导消费者办理电话卡、购买商品,“套路”消费者腰包,并有套取个人信息之嫌。可见,不能让快递面单广告游离在监管之外,必须对快递面单广告严把关、严审核,对涉嫌违法的行为严处罚、严打击,如此才能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文章来源:泉州晚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