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天智航预告2021年亏损扩大 研发费用大幅增加 疫情反复或影响产品进院


  26日,天智航(688277.SH)年报预告出炉,公司预计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24.89%;净利润为亏损7475.35万元,亏损同比扩大37.24%。

  从公告内容看,研发费用大幅增长是2021年天智航亏损扩大的原因之一。在公告中,天智航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稳步推进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市场拓展,骨科手术机器人销量及销售额均实现增长。 同时,公司聚焦骨科手术机器人主业,加大了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报告期内研发费用约为1.1亿元,同比增长48.48%;预计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约为64.83%,较上年增加约10.3个百分点。

  截至目前,天智航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已研发至第三代,主要有“天玑”和“天玑2.0”两款商业化产品。“天玑”于2016年11月完成注册并上市(可视为天玑1.0),“天玑2.0”则于2021年2月拿到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在同年4月底正式推向市场。

  此前,《科创板日报》记者在与天智航的交流中获悉,在适应症方面,天玑2.0与天玑1.0一致,均适用于骨科创伤和全节段脊柱外科手术,但天玑2.0在产品构造及功能上有了较大的提升。

  天玑2.0更加智能化、机器操作更加便捷和人性化,因此使用天玑2.0的话,医生可以独立完成手术及对机器人的操作,无需他人辅助。相较1.0,2.0版本应用于各种术式的工作流程更加顺畅,能大幅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质量与效率,这也是2.0版本最大的亮点。

  天智航董秘黄军辉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在市场销售上,现阶段天玑1.0和天玑2.0是平行在推,“关键看客户怎么选,目前看天玑2.0推出后更受客户欢迎”。2021年上半年,天玑和天玑2.0合计销售17台,其中天玑1.0是14台,天玑2.0有3台。

  此外,据《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一般情况下,天智航的产品销售为逐季增加,下半年的销量通常好于上半年。

  在2021年年报预告披露后,黄军辉告诉记者,整体来看,2021年四季度的销售依然占全年销量大头,但受疫情反复的影响,三季度的销量表现不是特别理想。

  其他业内人士推测认为,这主要是受新冠疫情影响,医疗机构的防疫措施严格,病患进院手术频次减少,导致手术机器人的采购招标、装机和使用都受到影响,这也是去年整个医疗设备行业遇到的共性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天智航动作不断。除了有史赛克医疗原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马敏的加盟以外,1月21日, 公司又宣布称,与强生医疗共同研发的全新Viper PrimeTM天玑脊柱机器人手术整合方案正式上市并投入使用。

  据介绍,该创新产品将强生医疗旗下骨科脊柱业务的微创内植入系统Viper PrimeTM 与天智航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整合,作为“内植入系统+数字化机器人”创新解决方案,其光学跟踪系统可实时监测患者微动,配合机械臂更为精确的定位和稳定执行,能帮助医生更精确置钉。 同时,其可视化的导航可全程追踪植入物,减少辐射暴露为医生带来的危害。

  黄军辉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公司与强生的合作最主要还是为了实现机器人全程可视的功能,“目前已经实现了这个功能,也已经在医院做了一些病例,会把功能做得更完善之后,再进一步考虑商业化的问题。”对方表示。

(文章来源:财联社)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