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加快农业强省建设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李越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今年,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做好“三农”工作,稳住“三农”基本盘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如何扎扎实实强基础,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怎样努力加快农业强省建设,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1月28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贯彻省两会精神主题系列第五场新闻发布会上,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今年农业农村工作重点,并回答记者提问。

  提升粮食产能

  加快创新驱动

  作为全国粮食主产省之一,今年我省将持续严格落实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制,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努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

  围绕“一稳定、两提高”,我省将重点采取5项举措。一是强化目标考核和责任落实,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315万亩以上;二是加强耕地用途管控,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三是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建设高标准农田390万亩,同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分类实施黑土地保护面积1000万亩;四是加强科技支撑,遴选推广适宜不同区域种植的高产、优质、抗逆、宜机收优良品种,稳定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五是加强科学防灾减灾,强化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以农业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我省明确要开展良种联合攻关,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升主要品种自主创新能力。强化科技推广与成果转化,培训农技人员及高素质农民。同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产业提质增效

  改善人居环境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我省明确,要从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做大做强农业品牌等方面入手,着力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时,统筹推进乡村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产业发展方面,将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今年要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0万亩,加快提升水果、食用菌、花卉等特色产业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水平。同时,抓好生猪产能调控,推动牛、羊、驴、鹿等草食畜牧业发展,并扎实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统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新认定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个以上,新建7个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推进省级智慧农业中心建设,力争打造20个农业典型应用场景。同时,大力发展农业品牌,评选辽宁知名品牌农产品50个。

  今年,我省将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深入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扎实推进农村改厕。深入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有效解决脏乱差问题。统筹乡村建设相关资金,集中项目和资金新建美丽宜居乡村1000个以上。同时,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改建、维修改造农村公路5500公里,实施农村供水工程规模化建设、小型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改造和老旧供水工程更新改造等“三个一批”工程建设,推动农村电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持续深化改革

  增添发展活力

  改革再深化,乡村添活力。

  今年,我省将继续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通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进入产权交易市场流转交易开展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整治等,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具体操作上,将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稳步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新增示范合作社200个、示范家庭农场300个。

  同时,我省将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强化乡村振兴项目和各类工商资本下乡项目与农民利益联结,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文章来源:辽宁日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