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国泰君安:从主芯片视角研究 智能驾驶赛道具有内在的产业逻辑

  · 从主芯片视角研究智能驾驶赛道具有内在的产业逻辑。

  1)车载芯片的特点决定了芯片厂商的稀缺性长期存在。第一,汽车芯片更长的生命周期和对于功能安全的更高要求决定了其在技术上的要求较高;第二,车载芯片从研发、流片到后续的验证和上车,这个过程周期非常长;第三,SoC芯片要想实现投资回报,可能需要实现1000万片出货量,而在车载领域实现这么大的出货量非常困难,如果设计一款单纯用于汽车的芯片,往往很难收回成本。

  2)从商业模式来看,芯片厂商实际上处于盈利能力最强和商业模式最优的IP公司层级,这决定了芯片厂商重心在于获取开发授权费用和版税费,而对于技术支持方面则倾向于选择方案商进行承接。

  3)虽然所有的方案厂商和芯片厂商都宣称自身是独立的第三方厂商,但客观上由于长期合作的双方磨合度更高,决定了方案商与芯片厂商之间在事实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绑定关系。

  综上,芯片厂商长期的稀缺性、 其与方案厂商相对清晰的合作边界以及双方关系的稳定性,共同决定了从芯片视角来看方案厂商具有内在的产业逻辑。

  · 座舱域:对于高通IP的Know-How将越发重要。

  2021年11月,高通携手集度首发8295,预计2023年量产上市,算力达30TOPS。需要注意的是,目前8195仅在凯迪拉克LYRIQ搭载,且预计在2022年才会正式上市,可以说,该芯片在国内仍没有量产案例。

  而8295在国内的授权开发费用超过500万美元,在这种情况下,已有不止一家主机厂选择8295, 反映出主机厂对座舱算力需求的乐观预期、对于高通的高度认可。

  在这种背景下,对于高通IP的Know-How将成为方案商和算法厂商的核心竞争力,高通现有合作伙伴优势明显。

  · 驾驶域:仍需关注竞争格局演化,L3 落地时点或成关键。

  自动驾驶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应用场景,但本质上都是同一类应用,即自动驾驶生态中涉及的应用范畴远远窄于手机。因此,如果核心算法开源,就会失去差异化。在这种情况下,英伟达、高通等芯片厂商具有通过技术上的分立实现生态差异化的动机,驾驶域或不会出现一家芯片厂商独大的局面。

  · 推荐虹软科技、中科创达、德赛西威。综合公司与主芯片厂商的合作情况以及汽车业务可以为自身带来的弹性等两方面因素,推荐车载视觉算法头部玩家虹软科技、高通的方案提供商中科创达、英伟达在大陆的唯一第三方合作伙伴德赛西威。

  风险提示:部分技术难题尚未被完全攻克、芯片短缺情况长期存在。

(文章来源:财联社)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