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种养结合拓富路 复垦地上做文章

  近日,笔者走进靖西市禄峒镇思侯村种养结合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基地,但见橘红色的沃柑挂满枝头,令人垂涎欲滴;两排标准化的牛棚猪舍隔空相望,中间青青牧草成片;在不远的湖里,鱼儿欢快地游动,荡起层层涟漪……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新农村画卷映入眼帘。

  绘就这幅美丽画卷的“画家”,是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派驻靖西市禄峒镇思侯村第一书记钟德强。

  深入调研,完善产业发展规划

  思侯村位于靖西市禄峒镇西部,辖9个自然屯,2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2656人,2020年全村脱贫出列。

  2021年4月,钟德强被派驻思侯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后,钟德强深入各村屯和田间地头开展走访调查,寻求产业发展良方。

  经过4个多月的走访调研后,钟德强从思侯村的现状、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保障四大方面进行规划,重点发展沃柑生姜套种、肉牛养殖、生猪养殖、大棚蔬菜种植、鱼养殖、麻鸭养殖等6大示范基地,打造一个集技术培训、技术展示、技术推广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原以为大学老师只会站在三尺讲台上教学,没想到在村里,他也能写出如此详细的规划方案来。”看完思侯村产业发展规划方案后,思侯村党支部书记农辉对钟德强由衷地称赞。

  引进技术,拓宽村民致富道路

  思侯村是一个涉铝矿村,为服务靖西铝工业的发展,大部分土地被征用,采矿后的复垦地就多达1200多亩。

  2018年,思侯村利用120亩复垦土地发展种养结合的现代循环农业产业,建起了7个现代农业设施大棚,配备一套可供120亩地的水肥一体滴灌系统,并利用洼地蓄水养鱼,水面养殖大麻鸭、狮头鹅,林下养殖土鸡,推动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2019年,村集体收入达到7.8万元,村集体经济实现从无到有的转变。

  然而,村集体经济规模小、效益不高、带动作用不强。为了给村民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2021年9月,钟德强统筹资金50万元建立400多平方米的养猪场,引进禄峒镇生猪产业联合体项目,购买200头猪仔进行养殖。

  为降低养猪成本,钟德强经过多方联系,得知广西大学动物科学院有2名研究生正在寻找养猪厂并打算专研使用自行设计的饲料配方结合液体饲喂技术进行生猪养殖。于是,他将研究生接到村里,解决了养猪场技术短板问题。

  “我在这里做研究,目的是让生物饲料结合液体饲喂运用到老百姓养猪产业当中,从而让老百姓养得起猪,养得了猪,挣得到钱。”广西大学动物科学院在读研究生吴克宁表示,生物饲料结合液体饲喂不仅让复垦地上的牧草得到有效利用,还缓解人畜争粮压力,降低了养猪成本。

  目前,思侯村养猪基地生猪长势良好,已达到平均每头160斤,预计能给村集体经济带来35万元以上收入。

  多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在走访调研中,钟德强发现,思侯村18岁以上年龄段青年人外出务工接近900人,占村总人口比约32.6%,而这部分人大都是有潜力、有才华、有技术的农村能人。

  如果1000多亩复垦地能够充分利用,村里就增加许多创业就业机会,青年人是否就会愿意留在村里发展?晚上,钟德强脑子里将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问题放在一起思考,突然灵光一现。何不进行种养结合、多元发展,拓宽村民就业创业渠道?让外出务工的劳动力返乡谋发展。

  2021年9月,他和驻村工作队队员、村“两委”进行会议研判后,利用财政项目资金50万元建起了一个占地面积360平方米的养牛场,通过给农户分栏承包、自营分管牧草地的方式,鼓励他们将自己的牛放到村集体牛场里养殖,然后让牛粪回到复垦地,滋润土壤,从而加快恢复垦地肥力。

  “村里建牛棚,让我们农户来这里养牛,离家近又可以照顾家里又增加收入。”思侯村大念银屯35岁的村民许显业一边喂牛一边开心地说,以前自己外出务工,一年下来也就挣4万元,今年养了6头牛就能带来5万元的收入。

  在利用复垦地牧草资源发展肉牛养殖的同时,钟德强还在念桑屯发展沃柑生姜套种产业示范带,在大思屯建立麻鸭产业养殖示范带,并指导弄力屯村民黄询扩大服装生产车间,解决留守村民家门口的就业问题。此外,他还组织大思屯成立物流运输公司,由农户以车辆为固定资产入股每年进行分红,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文章来源:右江日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