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新能源汽车要迈过供应链这道槛

  “全球汽车发展的方向是新能源化,或者说是电动化,这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家和企业的共识。”近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在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举办的第三届跨越石油时代国际研讨会上表示,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超过10%,即汽车增量当中电动化的比例超过10%,到2025年预计会突破30%。基于百人会研究预测,2022年中国电动汽车的年销量将突破500万辆,2025年将达到至少700万辆,乐观估计900万-1000万辆。从100万辆到1000万辆也就几年时间,这个发展速度创造了全球新能源行业“之最”。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增速及其所带动的产业规模,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以动力电池为例,到2025年,中国电池装机量将达到600GWh,全球规模最大。

  张永伟表示,过去,中小城市和农村消费者的第一辆车往往选择燃油车。进入机动化高速发展阶段,消费者的第二辆车将很有可能是新能源汽车。这会成为未来3-5年中国电动化市场的一个爆发点,并成为未来市场增量中一个最重要的领域。这会对碳减排、改善三四线城市和农村机动化出行发挥巨大的作用。

  “2021年是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分水岭。”张永伟分析称,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2022年财政补贴将全部退出,所有车企将处于同一政策起跑线,车企的竞争势必会更加激烈。补贴退出后,新上市的车型也会扎堆出现,特别是外资品牌。2022-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入大量新车型、新品牌扎堆涌现的阶段。“与过去十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特点不同,市场竞争将进入真正大浪淘沙阶段。过去靠补贴成长起来、缺乏竞争力的产能和品牌,在这个阶段会面临极大挑战,有些产能会加速退出,有些品牌会销声匿迹。”张永伟如是说。

  如何让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正式合二为一?张永伟表示,下阶段,变革的主题将是基于电动化的智能化。电动化的普及要靠智能化来拉动,单纯的电动汽车不会成为市场卖点,只有更加智能的汽车才是市场竞争的焦点。反过来看,只有电动汽车才能更完整地嵌入智能化技术,智能化技术的最佳载体是电动化的平台。因此,电动化基础之上会加速智能化,“两化”在汽车领域会正式合体。

  随着“双碳”目标的实施,张永伟表示,低碳化是汽车供应链面临的第一个巨大挑战。全球碳中和愿景下,几乎所有的整车企业、零部件产业都高度关注和依赖供应链的变革,供应链如何实现绿色化、低碳化或者净零排放是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大型汽车企业碳中和的时间表在2035年或2040年前,距今不到20年,届时将实现产业全链条的净零排放。这意味着,整车制造环节,从上游零部件的生产制造到物流运输都要实现净零排放。智能化是汽车供应链面临的第二个挑战,特别是芯片。2021年,全球汽车产业因芯片供应短缺减产规模约1000万辆,中国平均减产20%。

  “供应链是电动汽车和智能汽车未来发展要迈过的一道关键门槛。这个供应链是全球化的,企业将会受到国际市场等外部因素的巨大影响。尤其是疫情、大国贸易纠纷、技术竞争、海运等,都会影响汽车产业供应链的格局。”张永伟表示,能源侧变革会让电动汽车实现绿色化,使用上真正的可再生能源。同时,新能源汽车可以通过接入电网实现车网互动。风电、光伏、储能、电动汽车加智能电网这一理想模型会提前实现。未来3-5年,技术和政策会进一步支撑电动汽车的绿色化,从小范围试点慢慢走向规模化发展的轨道,能源革命和汽车革命将真正实现实质性的协同。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2月08日第 07 版)

(文章来源:人民政协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