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数”造未来 南昌数字经济驶入发展快车道

  从“数字政务”的探索实践,到智能化生产线的高产高效;从“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的加快建设和实际应用,到“智慧城市”引领的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相互融合……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

  南昌迎头赶上,抢抓发展机遇,强化示范引领,全面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和治理数字化,数字经济正成为南昌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数字产业化

  推进数字产业大提质

  一枚1至2毫米的芯片,能控制锂电池的充放电,还能使功耗降低20%至30%。生产这枚芯片的企业是江西联智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我们主攻手机、电动牙刷、平板电脑等家用电器以及便携式设备等主控芯片的电源管理芯片。”该公司行政总监王健说,公司设计的电源管理芯片,可以动态、精准地控制和管理电源的电压或电流,从而减少设备的能耗,延长使用寿命,增加使用次数,延长待机时间。

  优异的芯片性能,使得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席位,去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目前,与三星、LG、TCL等国内外移动智能终端商家开展合作,还能为合作方提供个性化的芯片设计服务。

  数字产业化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先导力量。近年来,南昌一批批企业通过不断释放的数据要素价值,实现了企业跨越式发展:惠普将笔记本电脑订单导入到南昌,预计未来5年可为南昌新增1800万台笔记本电脑的生产量,新增形成约540亿元的产值结算规模;欣旺达投资200亿元建设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全部达产后产能将达到50GWh,年产值达到约160亿元;鸿利光电正在建设鸿利二期,建成投产后产值预计超8亿元……

  数字经济企业高速发展只是我市数字产业化大踏步发展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全市数字经济产业(包括软件信息服务业和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达1537.4亿元,同比增长17.1%;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140家,营收194.67亿元。在LED产业、移动智能终端产业共引进60余个项目,在VR产业引进了世纪华通、腾讯、南京睿悦等重点项目。

  产业数字化

  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2月8日,记者走进南昌海立电器有限公司的智能化车间,只见一辆辆AGV小车载着零部件,在仓库和生产线间来回穿梭;一架架机械臂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装配作业,厂房内的中央MES电子显示屏实时更新着产品数据……依靠这些智能化元素,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

  “别看生产线上工人不多,产量可没减少,每一条压缩机生产线上都增加了20个机器人代替人工作业。公司以MES、ERP等信息系统的加持将机器串联,实现全程信息化,并通过产品实时数据的录入利用、云端共享,实现整个工厂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目前公司建成了6条大规格旋转式压缩机先进生产线,年产能从650万台增加至1500万台,空调压缩机单体工厂产能实现全球排名第一。”该公司总经理金云峰一边轻点智能工厂系统一边说道。几年前,南昌海立实施数字化车间改造工程,如今已收获数字化转型“红利”,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超40%。

  近年来,南昌大力实施“互联网+制造业”行动计划,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化+”“互联网+”“智能化+”正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济民可信生物医药产业园,各种机器设备一应俱全,几位穿着统一洁净工作服的指挥员在车间控制室,正操控着全自动化流水装置,发酵虫草菌粉犹如流水般涌出。“我们已经实现了全过程自动化、智能化,原料经过发酵、过滤、干燥、提炼,就能产出发酵虫草菌粉。预计可达到年产1800吨发酵虫草菌粉,实现年营业收入6亿元,利润2亿元。”车间主任陈天说道。

  像这样的智能制造工厂,在南昌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南昌市工信局装备制造科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南昌市对16家标杆企业的智能制造工厂进行重点培育,包括龙旗、欧菲光、泰豪科技、三鑫医疗等应用示范工厂。这一数字正在不断增长,数字化转型向更深领域、更大范围拓展。

  数字化治理

  加速数据应用大建设

  一座城市的建设、发展与治理水平,关乎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南昌充分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开发了一系列智能化的管理和应用场景,解决老百姓的痛点和城市管理的难点。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南昌市机动车保有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有限的城市道路难以满足更多车辆的通行需求,交通拥堵成为城市之痛。但是,现在再也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在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应用场景演示现场,记者看到,“交通不限行”应用场景系统内所有数据每分钟更新一次,通过拥堵指数以及拥堵里程比例等核心指标,能够准确了解区域道路交通的运行状态。“该应用场景对全市主要交通堵点进行数字化提升,通过数据在线能力,我们可以了解当前道路的交通运行状态,利用分析结果优化调整道路组织、红绿灯配时方案等。同时,通过”i南昌“APP,能够精准掌握车主的车辆轨迹,预测车主的行驶路线,通过推送的方式,提前主动告知车主规避行进路线上的拥堵,也能缓解道路拥堵。”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社会治理不仅要靠人力,还需要“脑力”。南昌高新区开发了居民版“随手拍”小程序、“网格通”APP和社会治理网格化信息平台“三位一体”综合平台,群众在民生方面遇到问题后,只需将诉求上传至平台,服务人员“接单后”,会第一时间给予疏通、解决,让服务群众变得“零距离”。

  目前,南昌已形成公共资源交易、政务服务、文化旅游、城市治理等多个应用场景。日益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数字化服务相继推出,助推民生服务不断提升,让更多改革发展成果惠及百姓。

  本报记者邹佳伶

(文章来源:南昌日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