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年内回购美元债近13亿元 业内称仍需加快销售回款缓解资金压力
近日上市房企陆续公告1月份销售数据,然而这并不是一个“苦尽甘来”的故事,而是“寒风瑟瑟”。亿翰智库在研报中表示,销售方面,2022年1月TOP200房企同比下降42.9%,延续2021年7月以来降温趋势,2022年房企面临着购房需求不振和销售低迷的压力。
2月11日,正荣地产和正荣服务两家公司股价大幅跳水。有传闻称其起因是正荣将不再按此前计划赎回一笔2亿美元的永续债。随后,正荣地产回应称将按期赎回美元债。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为了提振市场信心,多家房企已经赎回美元债或者将境外债赎回提上日程。新城控股于2月7日发布关于提前赎回境外美元债券的公告,同样回购债券的还有碧桂园。中指研究院监测显示,2022年初以来,地产公司回购美元债规模已经达到12.8亿元,14家企业进行股份回购,回购金额2.03亿元。回购成为房企提振资本市场信心,降低风险的主要手段。
回购提振市场信心
自“三条红线”等系列调控政策发布以来,去年境外市场对中国地产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越发担忧,房企的“借新还旧”滚动机制也备受考验,在2021年上半年,多家房企的债务问题陆续爆发,境外债券投资者的信心降低。
2022年1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表示,去年个别高杠杆房地产企业因自身经营问题发生境外债违约事件,导致中资境外债市场房地产板块出现短暂恐慌情绪,这属于市场的自我调节,不会影响中资境外债市场的整体功能。长期看,中资境外债市场将进一步成熟和完善。
为提振市场信心,规避债务违约风险,众多房企在2021年下半年开始积极赎回即将到期的美元债,并陆续回购公司股份,通过回购美元债向外界释放营相对稳健的信号。
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负责人刘水告诉记者,房企积极回购的目的,首先是避免发生债务违约及信用危机风险;其次是降低负债率水平,促使企业降档;最后是行业环境引起的房企不约而同回购海外债。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梁楠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由于部分房企的美元债违约、遭受国际评级机构频繁下调信用评级等影响,房地产行业整体信用结构受到一定影响,在此背景下,多家房企回购美元债和股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其资金面较宽裕,对自身的发展前景有一定信心,这对市场信心的提振具有积极作用。
但积极回购并不意味着房企“岁月静好”,梁楠指出,在当前环境下,房企还需加大去化力度增加销售回款,减少投资动作,尽可能地保障资金的充裕性,同时,在企业资金流动性允许的情况下可提前还债,尽可能地避免债务集中兑付,强化债务安全边界。
政策宽松市场寻底
一边是房企的积极回购,另一边是房企1月销售的“倒春寒”。天风证券研报表示,1月(截至28日,春节假期数据更新滞后)63城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30.10%,一线、二线、三线同比增速较上月降幅扩大。同期17城二手房成交面积同比-34.18%,除一线城市呈现边际改善趋势外,其余城市同比增速降幅均有所扩大。销售并未形成趋势性改善,需求侧预期的稳定有待其他托底政策的出台。
2022年1月,全国房地产调控66次同比上涨57%,稳楼市政策频繁出台。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记者表示,整体看,2022年开年房地产调控政策相比之前延续了四季度政策方向,随着信贷政策的稳定,各地房地产稳楼市政策频繁发布,最典型的政策内容是公积金政策宽松,人才补贴,购房补贴。从中央到地方省市,都在出台发力稳定楼市的政策,从市场看,随着政策底部的出现,市场成交的底部也逐渐开始接近。
张大伟说:“预计2022年上半年整体市场依然寻底,市场逐渐走出低迷,从房企的资金链看,2022年上半年依然会非常困难,但随着政策的宽松,市场逐渐有走出低迷的迹象。”
刘水也表示,购房需求不振和销售低迷的压力下,短期来看,房企的策略是理性投资、加快营销回款。长期来看,根据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阶段及趋势,筹划业务模式转型升级,进入存量房时代,由房企由开发商向服务商转型是大势所趋,拓展第二增长曲线,开辟房地产代建、资产管理、商业管理等轻资产业务。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