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主题基金表现好 港股渐进布局窗口

  元旦以来,A股市场迎来显著调整,港股表现相对强势。因此,在各类型基金中,主投港股的基金表现抢眼。在不少投资港股的基金经理看来,港股最差的时间已经过去,投资机遇正在显现。

  部分主投港股基金表现佳

  截至2月11日,上证指数今年以来累计跌幅接近5%,深证成指期内跌幅超过10%,创业板指更是超过18%。而恒生指数今年以来累计涨幅已超过6%。受此影响,主要投资港股的基金整体表现优于A股基金。

  具体来看,浙商港股股中华预期高股息指数增强年内累计净值涨幅为17.96%,泰康港股通中证香港银行、鹏华港股通中证香港银行年内净值涨幅分别为15.97%、15.16%,这一表现明显优于A股银行指数;华夏恒生中国内地企业高股息率ETF年内净值涨幅也接近14%。此外,财通中证香港红利、博时恒生港股通高股息率ETF、汇添富中证港股通高股息、国投瑞银港股通6个月定开、浦银安盛沪港深基本面100、华宝沪港深中国增强价值年内净值涨幅也均超过了10%。

  不过,主投医疗和科技板块的港股基金仍然承压。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年内净值跌幅超过17%,华夏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ETF年内净值跌幅为16.5%,南方中证香港科技ETF净值跌幅超过8%。此外,作为非QDII基金的海富通中证港股通ETF、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科技ETF等年内净值跌幅也超过了10%。

  港股最差时间已过去

  去年四季度,有部分基金因为看好港股选择逆势加仓。站在目前时间点也有不少投资人士认为,港股最差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机遇正在酝酿。

  博时基金牟星海表示,港股最差的时间已经过去,现在是可以缓慢加仓积累的时间,但情绪已到底部,业绩还没有见底。结构上今年最落后的板块(如互联网,金融,消费,服务,医药等)都有足够的修复空间,长期看性价比越来越明显,但拐点的判断目前还没有那么确定,下半年相对更好。

  国投瑞银基金刘扬表示,随着稳增长政策的进一步落地,南下资金和海外资金有望回流,港股或迎来估值修复。具体来看,第一、当前港股基本面与中国内地经济更相关,尽管国内GDP增速处在下滑周期,但相较于全球其他国家与地区,仍具有相对优势;第二、随着政策和解决方案的逐步落地,市场对系统性风险的担忧有望逐步减少;第三、互联网科技股方面,需关注政策风险是否大于公司自身增长潜力,若公司的长期增速犹在且竞争优势更为突出,随着政策拐点逐步清晰,短期的下跌反而提供了更好的买入机会。第四、在港交所上市制度改革的背景下,港股市场逐步汇聚了中国新经济优质龙头公司,政策风险也催化中概股加速回归港股,形成资金流入的正向循环。

  华泰柏瑞基金何琦表示,目前只是博弈政策的beta机会,而基本面见底的alpha机会可能还需要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但是市场底总领先基本面底部。在2022年,地产稳住了,经济也就稳住,否则目前所谓的高端制造,风光储电车就失去了下游的承接能力。“不过从长期看,新能源,高科技肯定是大趋势,且是一个必然的方向,但是经济就像是树干,只有经济的稳步前行,各个分叉才能开枝散叶。而相关股票在迅速回调后也会出现好的买点。”何琦称。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