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谢亚轩:告别“长期停滞” 全球资本市场是否做好准备?

  作者谢亚轩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近期,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转向成为市场的一个热议话题,市场分析多聚焦于美国通胀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通过分析其他经济体央行近期的政策动向,对我们判断通胀成因,以及市场后期走势也有积极的参照作用。

  英国央行当前加息的态度坚决,但对通胀未来展望表现出温和。英国央行认为通胀的原因来自国际能源价格和可贸易品价格的上升。同时,英国央行也强调本国就业在持续改善,生产有望在2022年一季度回到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从中期展望来看,英国央行强调了两种可能:通胀向上的风险来自工资上升的压力,而推动通胀向下的风险来自能源价格和可贸易品价格未来可能出现的下降。

  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决策整体显现出保守,对通胀展望表现出更多担忧。2022年2月4日,欧洲央行在议息声明中明确指出通胀在短期内存在向上的风险,这样的判断已多年未出现。欧洲央行发现,不仅仅能源价格在上升,食品价格也被物流和化肥成本上升推高,此外,更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出现显著上升。长远来看,尽管目前欧元区工资上升仍比较温和,但随着经济接近充分就业状况,工资可能出现更快上升,从而在未来带来更大通胀压力。

  欧洲央行虽然仍强调疫情扰动和全球供应链紧张的临时性和能源价格上升的不可持续性,但还是明确表述出对通胀进一步上行的警惕,这一表述因多年未见,因此引发了市场极大关注。

  日本央行则坚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变,对通胀的容忍度最高。在2022年1月18日的议息会议上,日本央行坚决宣布维持现有宽松货币政策不变,理由是通胀水平远未达到2%的目标。日本央行认为推动通胀上行的主要原因包括:能源价格上升,大宗商品上升带来的成本推动,产出缺口状况改善和中长期通胀预期的上升等。

  巴西央行的加息力度最大,也是最早认识到通胀可能存在持续性的央行。当地时间2022年2月2日,巴西央行宣布加息150个基点,将该国基准利率从9.25%上调至10.75%,这是2021年3月以来巴西央行连续第8次加息。

  巴西央行最早在2021年3月中旬的年度第二次议息会议上发觉通胀的势头不对,在6月中旬,巴西央行就认为“通胀的持续性比预期的要更强,特别是在工业品方面”。最终促使巴西央行加快加息步伐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三大因素:一是该国经济前景乐观,二是“国际能源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推高了通胀,三是巴西货币雷亚尔贬值放大了输入通胀压力。

  巴西央行在2022年2月初的议息会议上预测,本轮通胀和加息的高点将出现在2022年的上半年,之后将缓慢回落。

  综合对以上几大央行货币政策观察后我们发现,尽管各家银行决策不同,但通胀抬头是全球性的,其背后有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上升的推动,也有需求扩张和产出缺口收窄的拉动作用。我们认为全球通胀预期已开始显现。

  “长期停滞”这一假说是由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萨默斯在2013年提出,他认为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前后,世界经济已进入“均衡实际利率”为负的长期停滞状态,其突出特征就是“三低”,即低增长、低通胀和低利率。多种迹象表明,当前,世界经济是时候和这种以“三低”为特征的“长期停滞”状态说再见了。而此时,我们不得不产生一个疑问:告别低利率时代,全球资本市场做好充分准备了吗?

 

(文章来源:中新经纬)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