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高新技术产业营收达2.3万亿元 四川交出2021年科技工作亮眼“成绩单”

  2月16日,2022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在蓉召开。会议回顾总结了2021年全省科技工作,研究部署了2022年重点任务。记者从会上获悉,2021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210家、增长22%;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396亿元、增长11.8%;科技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200亿元、增长10.4%;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3万亿元、增长14.4%。

  “亮眼”的成绩单背后,这一年,全省科技系统具体干成了哪些“大事”?

  扎实推进创新载体建设。成立天府实验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挂牌运行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天府永兴实验室。获批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科技创新汇智平台以及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等国家级创新平台17个。成都超算中心纳入国家超算体系。

  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引领区域发展。《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总体方案》获国家部委批复。川渝联合实施科技创新合作计划,成立高新区联盟、技术转移联盟。西部(成都)科学城正式挂牌,绵阳、德阳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

  扎实推进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启动实施航空与燃机、工业软件及信息安全、生命健康、川猪、生物育种等5个重大科技专项。育成全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公猪品种“川香黑猪”。编制钒钛领域“卡脖子”技术清单和路线图,组织实施第五批攀西试验区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3项。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产品项目144项,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通过科技部验收,获批国家科技成果评价改革综合试点省。

  扎实推进科技服务民生。新育成农畜新品种207个,“四川科技兴村在线”服务平台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实施科技扶贫产业示范基地项目42个、科技示范村项目25个。持续推进47项新冠疫情科研项目攻关,两支在研疫苗进入Ⅲ期临床试验,6款检测产品获批上市、销往90多个国家和地区。

  扎实推进科技人才引育和创新企业培育。新增两院院士6人,全省院士达到65人。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00余项、资金突破10亿元。柔性引进外国专家300余人次,在川工作外国高端人才1006人。新增瞪羚企业52家、省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企业215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48万家。

  扎实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支持了7家单位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前非资产化管理改革试点,3项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出台省科技奖励配套文件7个,2名外国专家获中国政府友谊奖,5名外国专家获天府友谊奖,27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实施科研减负行动,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开展科技项目“揭榜制”、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推广应用科技创新券。设立“天府科创贷”风险资金池,“科创通”服务平台获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通报表扬。

  2022年,全省科技系统将干哪些“大事”?

  全省科技系统将聚力抓好十件大事:组建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建立管理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完成项目设置并启动首批项目。争取国家批复建设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实施绿色低碳重大科技专项,出台《建设绿色低碳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建好四川省跨高校院所新型中试研发平台,取得早期收获。争取国家层面出台《绵阳科技城建设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的意见》。

  命名首批省级创新型县(市、区)并给予激励。推进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调整优化,启动首批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

  挂牌运行天府绛溪实验室和天府锦城实验室。启动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四川行动。成立全省科技行业党委,举办全省科技行业党建工作交流会。

  此外,还将办好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第七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第八届中国西部高新技术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推进会、第十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等重大活动。

  记者了解到,2022年,全省科技系统将力争全省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总量达到1200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42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45万亿元,科技信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500亿元。

(文章来源:四川经济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