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我省明确“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时间表任务书

  辽宁沿海经济带要建设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先导区和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区、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和海洋经济发展合作区,打造国家开放合作新高地;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要建设东北振兴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协作区、京津冀辽绿色生态安全屏障,打造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辽东绿色经济区要建成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产业集聚区、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区。

  我省提出,经过三年努力,“一圈一带两区”建设要取得重大进展,高质量发展的板块支撑体系和动力系统基本形成,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沿海与腹地良性互动,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方案》明确三年发展目标:沈阳现代化都市圈1小时交通圈基本建成,形成一批超千亿、具有引领性的特色产业集群,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30%,沈阳市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15%,城镇化率超过85%;辽宁沿海经济带成为引领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主引擎,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大连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

  同期,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初步形成与京津冀地区梯级联动、协调互补、互利共赢的格局,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15%;辽东绿色经济区“辽宁绿肺”作用日益显现,生态安全屏障重要地位更加稳固,绿色经济体系初步形成,全域旅游知名度显著提升,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森林蓄积量增长7.7%,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

  提出各区域重点任务

  关于“一圈一带两区”相关方将具体承担哪些任务,接下来需做哪些工作,发布会上,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详细说明。

  沈大“双核”示范引领作用要提升。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方案》明确支持沈阳、大连率先发展,探索开展高质量发展试点试验,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开拓创新,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当先锋、打头阵。同时,《方案》围绕建设沈阳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大连东北亚海洋强市、加强“双核”协同联动等方面,提出沈阳加快建设“一枢纽四中心”、大连加快建设“四中心一基地”、协同推动辽中南城市群和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重点任务。

  加快建设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方面,要更好发挥城市组团集聚辐射、产业协同和同城化效应,着力培育连接、聚合、扩散能力,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区、东北振兴发展重要增长极。围绕优化发展布局、推动设施互联互通、打造创新共同体等方面,《方案》提出推进沈抚同城化发展、构建基础设施网络、加强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等重点。

  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方面,明确要加快“两先区”建设,加强产业分工协作,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临港经济,高水平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打造引领东北开放合作的新高地。围绕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方面,《方案》提出畅通海陆大通道、建设高质量对外开放平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重点。

  着力建设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我省明确要发挥区位优势,深化与京津冀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着力引进创新资源,共同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建设面向京津冀地区的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清洁能源供给地、旅游休闲目的地。围绕加强与京津冀通道、产业、平台、市场、生态等方面融合对接,提出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对接合作、推动文旅康养市场融合等重点任务。

  如何加快建设辽东绿色经济区,我省提出要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强化水资源保障作用,打造合作共赢、富有活力、开放富裕的绿色发展示范区。围绕建设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绿色低碳产业集聚区、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提高基础设施保障能力等方面,提出全面提升森林生态功能、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做优做强山区经济等重点任务。

  发布会还提出,我省将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创造性谋划实施一批改革举措,形成一批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破除制约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不断增强区域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文章来源:辽宁日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