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115项国际标准出自上海 这个领域的官员数量占全国10%

  到2035年,全面形成市场驱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开放融合的标准化工作格局,全面建成具有上海特色、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

  这是今年1月印发的《上海市标准化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的目标。今天(2月17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行动计划》的相关情况。

  标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标准助推创新发展,引领时代进步,促进互联互通。标准化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或者城市的创新力、竞争力和影响力。

  近年来,上海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截至2021年底,上海累计牵头制定国际标准115项,主导制定国家标准4039项,发布实施地方标准996项,成功举办第83届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大会)大会,连续20年举办标准化国际论坛,初步形成政府主导制定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协调发展的二元结构。

  近年来,上海通过标准化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和转型升级,坚持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融合,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的比例显著提高。

  特别是近两年,上海培育评定“上海标准”21项,覆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金融、先进制造、民生服务等领域,充分体现标准在先导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策源、城市数字化转型、高水平开放及人民城市建设中的支撑、衡量、引领等作用。

  一系列成果离不开日趋完善的标准化支撑体系。目前,上海承担国际标准化机构ISO/IEC秘书处6个,占全国7%;承担全国标委会秘书处117个,设立市级标委会44个,为标准化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上海还有ISO/IEC注册专家近800名,其中有8名专家担任ISO/IEC主席或者副主席,占全国10%。

  在标准化制度体系建设上,上海在全国实现了“四个率先”:率先出台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率先建立标准化联席会议制度,率先设立标准化推进专项资金,率先颁布《上海市标准化条例》,将标准化工作纳入法治推进轨道。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