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有望稳中有降 专家预计年内月度信贷投放将维持较高水平

  2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当前工业经济稳定恢复态势仍不牢固,服务业因受疫情等影响存在一些特殊困难行业,近期要抓紧出台措施,加大帮扶力度”。在具体部署上,其中之一是要求中国人民银行提供激励资金支持增加普惠小微贷款等,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较快增长,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据央行《2021年第四季度货币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普惠小微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7.3%和31.8%。

  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降低也是央行当前及下阶段的重要工作之一。《报告》在下阶段货币政策思路指出,“引导企业贷款利率下行,有力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此外,《报告》还提出“继续对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提供普惠性、持续性的资金支持”。

  从1月份的金融数据来看,新增人民币贷款3.98万亿元,创下单月统计高点。分部门看,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3.3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01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1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788亿元。

  “虽然1月份信贷规模创下新高,但企业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占比仍较大,中长期贷款同比仅增加600亿元,说明企业对经济预期虽有所回暖,但仍然存在疑虑。”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预计未来对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先进制造业、绿色、普惠、低碳减排等仍是未来重点支持领域。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2022年出口增速将大概率较2021年小幅下行,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形成一定冲击。在此背景下,将信贷投放至计算机信息技术等高技术制造领域,不仅可以对冲出口增速下行对包括高技术制造业在内的制造业投资的冲击,而且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与优化。基建投资是逆周期调节的重要抓手,信贷在投向水利工程等传统基建的同时,也应投向新基建,在发挥逆周期调节功能的同时,实现“调结构”的战略目标。

  对于今年新增信贷规模能否超越1月份,分析人士均认为可能性较小。郑后成认为,回顾2001年至2021年间的数据可以发现,一季度是年内信贷投放规模最大的季度,而1月份大概率是一季度信贷投放规模最大的月份。在宏观经济承压背景下,今年将采取更加有力度的稳增长措施。综合来看,2022年全年月度信贷投放将维持在较高水平,但是超过1月份的概率较低。

  梁斯表示,由于年初金融机构信贷额度充足,出于“早投放、早收益”的原则,金融机构会在一季度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加之近段时间央行连续通过降准、降息等方式强化逆周期调节,加大了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整体来看,1月份金融数据明显回暖既有政策刺激因素推动,也有季节性因素影响。从绝对规模看,2月份往后,信贷投放无法持续保持如此之高的规模,但在强化逆周期调节力度下,企业融资仍具有充足保障。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