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甘肃:从五大方面走特色化差异化“强科技”之路

  摘要:通过组织力、攻坚力、支撑力“三位一体”的系统发力,打通基础研究、技术发明与产业发展之间的通道,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深度融合,驱动引领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走出一条特色化、差异化的“强科技”之路。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邸金记者王斌报道甘肃省委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后,甘肃省就“强科技”行动迅速作出安排部署。甘肃省将以狠抓科技政策扎实落地为主题,以“强科技”引领支撑“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为主线,以提升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为突破,集聚有限资源,凝练关键任务,采取“非对称”策略,加强科技创新统筹谋划,增强重大科技活动的组织力;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增强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发展的支撑力。

  通过组织力、攻坚力、支撑力“三位一体”的系统发力,打通基础研究、技术发明与产业发展之间的通道,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深度融合,驱动引领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走出一条特色化、差异化的“强科技”之路。

  抓战略科技力量培育 构建鲜明区域特色的战略科技力量

  以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通过“国家队”+“地方队”模式,加快构建一支使命驱动、任务导向,既体现国家意志又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战略科技力量。一是持续加大对兰州大学、中科院兰州分院、中央在甘单位等科技“国家队”的资源投入,增强承担重大科技任务和服务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二是抢抓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契机,力争甘肃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只增不减”,在核物理、干旱气候与环境、文物保护等领域谋划争取国家级创新平台布局。三是强力推动兰白两区赋能升级,加快兰白自创区地方立法,加强创新资源配置和产业发展统筹,做强做大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拓展军民融合、航空航天、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提升支撑力和带动力,引领“强省会”行动。深化与上海张江等东部地区的战略协作,推动陇粤共建“大湾区·兰白自创区中医药创新发展示范区”。四是全力推动嘉峪关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因地制宜、因园施策、赋权赋能,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五是加快省级科技创新平台重构,重点布局一批从事基础研究的高水平重点实验室、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中心、多功能综合集成的科技服务平台。六是支持省属高校实施国家“一流学科”突破工程,支持省属科研院所增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支持创新能力强的省属骨干企业成长为科技领军企业。

  抓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营造人才“稳、育、引”的良好发展环境

  坚持人才第一资源理念,实施非均衡人才资源开发战略,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稳、育、引”的良好发展环境。一是充分发挥现有高端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的作用,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重大科技项目方面给予倾斜支持,保障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强化重大平台项目的人才吸附功能。二是优化科技领军人才发现机制和项目团队遴选机制,对领军人才实行人才梯队配套、科研条件配套、管理机制配套的特殊政策,靶向引进一批“高精尖缺”人才。三是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优化完善省级科技计划资助体系,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四是充分发挥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甘肃研究院“高端智库”作用,推进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计划与省级人才计划融合互补,持续深化东西部科技人才合作,拓宽柔性引才渠道。五是更好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试点开展“强工业”科技特派员制度,服务企业科技创新。完善科技特派员激励机制,壮大东西部“双地”科技特派员队伍,引导支持科技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六是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积极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加大精神激励力度,让有贡献的科研人员“名利双收”。

  抓创新型企业发展壮大 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

  采取务实管用措施,促进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一是围绕构建“1+N+X”产业发展布局体系,系统梳理产业链上下游重点环节技术瓶颈,建立健全“链长制”科技支撑服务体系,靶向扶持“链主”企业。二是实施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支持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和科创板上市企业。三是强化企业创新联合体引领辐射功能,在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种业等领域,组建一批企业创新联合体。四是完善科技型企业孵化平台体系,在关键产业领域组建若干功能任务清晰、突破传统科研管理模式、政府研发资金持续保障、创新团队正向激励到位的新型研发机构;支持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回国创业园等加快发展,全面增强孵化能力。五是促进鼓励企业研发的政策应享尽享,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新机制、新模式,支持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的主体。六是鼓励采取“企业出课题、高校院所搞攻关”“高校院所研发成果、企业承接转化”等模式,引导科技成果向应用聚焦,聚力破解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效率不高等问题。

  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加快形成局部领跑的核心竞争优势

  以科技赋能产业升级为目标,按照“找得准、打得狠、攻得下”的思路,采取“揭榜挂帅”、帅才科学家领衔等方式,集中精锐力量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形成局部领跑的核心竞争优势。工业领域,支撑“强工业”行动,聚焦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攻克一批产业化工程化关键技术。实施科技支撑引领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开展新能源关键共性技术攻坚行动,重点在冶金、化工、建材、交通等碳减排,以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上游原材料、下游消纳产业等方面加大科技攻关力度。融入黄河国家战略,打造甘肃黄河科技引领高技术产业带。数字经济领域,在智能制造、数字孪生、城市大脑、边缘计算、脑机融合等领域布局一批前瞻性技术研发项目。推进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产业智能化升级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等领域的研发应用。农业领域,以种质资源创新、耕地质量提升、现代农机装备制造等关键共性技术为主攻方向,加强粮食、畜禽、果蔬等新品种选育,推进农业智能生产、设施农业、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等关键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促进我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支撑“强县域”行动。生态环保领域,围绕祁连山、黄河上游流域等典型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再生资源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等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研发项目,提升生态保护科技支撑力度。生物医药领域,深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探索建立突发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体系。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创新发展,提升动物疫苗研发和产业化水平。支持重离子治癌装置临床应用及产业化。

  抓科技改革举措落地 为“强科技”提供强有力的机制保障

  开展科技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专项行动,积极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为“强科技”行动提供强有力的机制保障。一是推进科技管理流程再造,加快转变科技管理职能,构建决策高效、响应快速的决策管理体制,推动科技管理向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转变。二是全面落实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按照“创新需求、目标导向、任务牵引”的原则,建立与创新活动任务目标高度耦合的科技资源配置体系。全覆盖开展厅市科技工作会商,优化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推动重大研发任务更多由产业界出题、由政府自上而下张榜招贤。三是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按照“能放尽放”原则,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最大限度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四是坚持开门办科技,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为契机,面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构建科技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借力增强甘肃科技力量。五是完善考核督查和奖惩机制,扎实推进国家和甘肃有关科技政策全面落实,打通科技改革举措落地“中梗阻”,最大限度激活创新要素、释放创新潜能、提升创新效能。

(文章来源:中国发展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