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点评:修复逻辑强化 引导平台经济让利引发关注

  2 月18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 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填补了稳增长中的政策短板。文件针对整体服务业领域推出一系列减税降费和金融支持举措,对最为困难的餐饮业、零售业和旅游业进一步提出“精准滴灌”式的纾困措施,并强调了“动态清零”基调下的“精准防控”。

  稳增长政策背景下,该政策展现政府对拉动消费恢复的态度,服务业作为消费中受疫情冲击最为直接和严重的领域,政策的边际效应显著。我们认为,这对消费产业的疫情修复逻辑投资主线起到强化作用,同时也突显消费重要性,建议增加布局。而文件中关于“引导外卖等互联网平台企业进一步下调餐饮业商户服务费标准”的提法引发的担忧已显过度,我们认为实际边际影响有限,并不意味平台监管政策的进一步变化。

  除传统的基建和地产等逆周期工具外,服务业的恢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稳定与市场信心的提振同样重要,本次服务业纾困政策的推出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稳增长中的政策短板。当前服务业占GDP 比重约53%,占就业人员比重约48%。与工业生产相比,疫情冲击下服务业恢复相对缓慢,例如2021 年社零两年平均增速仅3.9%,远低于疫情前水平;2022 年1 月服务业PMI 仅50.3,降至五个月以来的最低值。为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求,2022 年2 月18 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文件”)。总体来看,服务业面临消费场景与消费意愿两方面困难,文件从消费场景方面着手,预计将对服务业的恢复起到积极作用。而如何避免消费与收入的螺旋式下行,提振服务业消费意愿,后续政策值得持续关注。

  针对整体服务业领域,普惠性纾困政策不断出台,减税降费与金融支持共振。疫情冲击下服务业受损严重,文件延续此前政策基调,以减税降费和金融支持为主要抓手,对服务业进行纾困。(1)减税降费方面,文件提出了包括延续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扩大“六税两费”适用范围、适度减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加大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税前扣除力度等在内的多项纾困政策。考虑到2021 年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1 万亿元,其中服务业企业享受超过6100 亿元,我们预计2022 年服务业减税降费规模或也将达到数千亿级别。(2)金融支持方面,文件提出用好2021 年两次降准的2.2 万亿资金和4000 亿再贷款滚动额度,通过降低贷款利率等方式推动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等,助力服务业纾困。

  针对疫情中最为困难的餐饮业、零售业和旅游业,文件提出了一系列“精准滴灌”

  式的纾困措施,助力其短期经营恢复与长期健康发展。总体来看,该文件提出的具体纾困措施可概括为以下五方面。(1)提供经营所需防疫支持。餐饮业与零售业经营处于公共环境,核酸与消杀等防疫措施开支较高。文件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餐饮与零售业企业给予防疫资金支持,2022 年原则上给予员工定期核酸检测不低于50%比例的补贴。(2)深化减税降费各项措施。文件授权省级政府对餐饮业、零售业和旅游业企业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灵活实施阶段性缓缴,减轻企业社保负担;针对旅游业继续实施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政策。(3)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文件提出加强多层次银行体系建设,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有效增加金融供给;强化各部门信息共享,提升风险定价能力,更多发放信用贷款和公司信用类债券;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提供增信支持,鼓励保险机构优化产品和服务。(4)发挥平台经济社会责任。文件提出引导外卖等互联网平台企业进一步下调餐饮业商户服务费标准,并对中高风险地区给予阶段性商户服务费优惠。引导平台经济履行社会责任的思路在2022 年1 月印发的《关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已有体现。(5)强化公共支出扶持作用。文件提出以财政资金支持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发挥应急保供职能;在政府采购等事项中向中小企业适度倾斜,保障资金支付。

  针对疫情防控措施,文件强调“动态清零”基调下进一步实现“精准防控”。以更小成本、更短时间控制住疫情,使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产生活影响越来越小,成为重要的政策目标。文件进一步明确避免“过度防控”“五个不得”

  之外又额外针对服务业提出额外“三个不得”,体现了政策对服务业的呵护。(1)不够科学、过于严苛的过度防控必须调整。除干扰服务业正常秩序、不利于稳就业和稳增长外,检测检验的耗材与人力成本也造成了不小的财政负担。2020 年5月,武汉开展了“城市重启”的全员检测,湖北省曾测算,对这座人口超过1100万人的超大城市来说,全员完成检测的费用超过10 亿元。虽然近两年集采推进极大降低了成本,但全员检测仍然会对地方财政、医保带来巨大的消耗。(2)精准防控将继续优化。中国积累了丰富的防控经验,大数据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监管,流调“黄金24 小时”极速追踪,行政力量与专家资源向基层落地等成为法宝。我们预计,全球疫情波折反复,严厉外防输入的思路不会调整,但境内全链条精准防控的“动态清零”将继续优化。在疫苗接种更加普及、国产特效药加速研制、社会舆论更加理性的背景下,预计既要确保冬奥会、两会、亚运会、二十大等重要会议万无一失,也要学习上海等地经验,避免防控一刀切和层层加码,助力有效恢复服务业发展的正常秩序。

  普惠性纾困扶持措施指向明确,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最为边际受益。文件第一大部分服务业普惠性纾困扶持措施共提出10 点计划,主要包括税费减免和金融扶持两大方向。普惠性纾困扶持措施主要是在延续税收减免政策基础上扩大适用群体范围和减免力度,小微企业(符合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 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300 人、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 万元等三个条件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边际受益最大。

  1)“延续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2022 年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继续分别按10%和15%加计抵减应纳税额”。该政策延续自《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明确生活性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的公告》,从2019 年10 月1 日起实施,新文件做了进一步延续。

  2)“2022 年将省级人民政府在50%税额幅度内减征‘六税两费’的适用主体,由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扩展至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该政策延续自《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2019 年1 月1日起实施,新文件做了进一步延续,同时将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纳入实施对象。

  3)“2022 年加大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税前扣除力度”;“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实施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在2022 年度将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从60%最高提至90%”;“2022 年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的县级行政区域内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承租国有房屋,2022 年减免6 个月租金,其他地区减免3 个月租金”;“2022 年引导银行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优先支持困难行业特别是服务业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2022年发挥好支持普惠小微的市场化工具引导作用”;“2022 年继续推动金融系统减费让利,减轻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成本压力”。整体来看,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此轮政策重点边际扶持对象。

  行业针对性政策:餐饮、零售、旅游企业在部分费用暂退和缓缴、以及创收方面得到扶持。文件第二到第六大部分,针对餐饮业、零售业、旅游业、公路铁路水路运输业、民航业等细分行业特点在税收减免、政府补贴、融资扶持等方向提出差异化政策指导。以餐饮旅游来看,成本端扶持包括:餐饮企业员工定期核酸检测不低于50%比例的补贴;引导外卖等互联网平台企业进一步下调餐饮业商户服务费标准;对符合条件的旅行社维持 80%的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暂退比例。收入端支持包括:政府采购住宿、会议、餐饮等服务项目时,严格执行经费支出额度规定,不得以星级、所有制等为门槛限制相关企业参与政府采购;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将符合规定举办的工会活动、会展活动等的方案制定、组织协调等交由旅行社承接。针对零售业,重点强调了中央财政通过服务业发展资金,支持开展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推动“一个上行(农产品上行)”和“三个下沉(供应链、物流配送、商业和服务下沉)”;同时支持1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一步加强农产业供应链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等。主要体现为利用中央财政完善下沉市场的商业体系基础建设。

  强调“精准防控”,有利于推动出行产业整体稳步恢复增长。文件第七大部分重申防止“放松防控”的同时强调避免“过度防控”倾向,提出“四个精准”和“三个不得”。“四个精准”指要建立精准监测机制、要提升精准识别能力、要强化精准管控隔离、要推广精准防护理念;“三个不得”指:一是不得突破疫情防控相应规定进行封城、封区,不得非必要、不报批中断公共交通;二是不得非经流调、无政策依据对餐厅、商超、景区景点、电影院及相关服务业场所等实施关停措施、延长关停时间;三是不得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政策要求基础上擅自增加对服务业的疫情防控措施。政府进一步释放对疫情精准管控和防止层层加码的表态,提升群众出行便利度的目的明确,这对优化服务业经营环境、促进需求提升具有直接的带动作用。

  市场影响:边际修复逻辑强化,但引导平台经济让利有关条款引发担忧。以上文件内容从资本市场角度,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信号释放在于“稳增长”政策背景下,消费作为经济重要支撑之一,是政府首要支持方向。而服务业作为消费领域中受疫情冲击最为直接和严重,目前困难最为显现的领域,政策扶持的必要性突显。

  虽然政策条款本身的拉动性或实际效果较难集中体现,但对服务业各领域的边际修复推动的潜在作用可明确预期。尤其是“精准防控”的管理政策,提升出行环境、优化消费场景,对相关需求的释放作用直接。我们认为,这对消费产业的疫情修复逻辑投资主线起到了强化作用,建议积极布局。此外,文件中关于“引导外卖等互联网平台企业进一步下调餐饮业商户服务费标准”的提法引发了市场对平台经济的担忧。互联网经济过去一年已经历了各种监管政策的调整影响,市场因此更为敏感,情绪影响较易产生。但从实际对企业基本面影响的角度,我们认为确无需担忧。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十分明确地强调了“阶段性”和“地区性”,二是2021 年上半年以美团为代表的外卖平台即对费用收取进行了拆分,一部分为技术服务费(6%-7%),基于商户在平台上的供需匹配,另一部分是基于履约服务,根据配送距离、时间段和运力紧缺程度收取的履约服务费。美团的基础服务费率在互联网行业无论是国内还是全球横向比较看均已处很低水平。三是疫情发生以来,美团已陆续开展费率的分层调整,对困难商户给予优惠、加大补贴, 该文件的边际影响主要体现在须进一步加大对中高风险地区的商户扶持力度,具体影响和疫情整体的恢复节奏有较强相关性。我们认为发改委等部门该提法并非有意一刀切要求外卖平台降费,初衷主要在于帮助商户在困难时期降低一定的经营成本,而降成本不等于降费率,类似美团在2020 年“春风行动”中除给予商户3%-5%不等的佣金返还外,给予免费营销推广、防疫物资、数据化和线上化等各种扶持政策,均是对商户的反哺。商户的经营提升反过来对平台也是一种正面带动(20Q3 美团外卖单量增长30%+,超过正常的25%中枢)。总体而言,我们认为引导平台经济让利相关条款引发的担忧已显过度,我们认为基本面层面对平台的边际影响有限,政策层面更不意味着新一轮政策监管,建议理性对待。

  风险因素:疫情超预期,宏观经济增速低于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公司治理等。

  投资策略:综上,我们认为《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

  的发布展现了政府对拉动消费恢复的明确态度,服务业作为消费领域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产业,疫情管控措施的精准化,以及税收、金融等各类支持的边际带动效应将十分明显。对于餐饮、零售、旅游等各类受出行限制影响的行业,政策形成利好。我们重申疫情修复投资主线将贯穿2022 年,相关行业和公司的股价表现将分预期升温、业绩兑现两个阶段演绎。现阶段仍处预期阶段,利好政策、管控放松、疫苗特效药等效果提升等各因素均将形成催化,我们认为该主线将持续波动上行。结合行业属性、赛道格局、潜在增速和公司估值,服务板块推荐中国中免、华住集团、首旅酒店、锦江酒店、海伦司、九毛九、同程艺龙、携程、宋城演艺、中青旅。同时,对以美团为代表的互联网龙头,我们认为无需担忧,政策的框架和影响已趋于稳定,平台优势未受影响、将助其平稳实现自身价值,下跌或将提升长期布局的机会。

(文章来源:中信证券)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