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多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速 促消费扩容提质“硬招”不断进阶

  为全面促进消费,多个城市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步伐。

  今年2月18日,深圳市商务局正式印发《深圳市关于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重点聚焦于补齐商业和消费领域发展短板,锻强深圳市的优势长板,培育引领消费时尚的平台和领先的商业企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湾区消费高地。主要围绕推动解决制约消费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和培育龙头企业等。

  “当前制约我国消费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突出,比如供给体系还不能充分满足居民消日益升级且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质量和标准体系仍滞后于消费提质扩容需要,消费市场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等,要持续推动消费高质量发展,必须要着力破除这些因素的制约。”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此次《措施》的出台可谓恰逢其时,通过建设国际一流商业载体、集聚全球优质商业资源、培育创新型领军商业企业、创建享誉全球的消费环境等措施来改善消费市场的体制机制痛点,对于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激发居民消费意愿、改善消费环境来说具有深远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消费品牌看上海,商业模式看深圳。深圳积极发展新业态,强力创引新模式,成为全国多个新业态新模式以及新技术支撑下的众多龙头商业企业、大型商业平台和国际化商业载体的源发地。其成功经验在于有高端建设对标目标,顶级系统顶层设计,扎实推进支持举措,环环相扣,不断进阶,值得其他城市学习。

  实际上,早在2021年7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天津市、重庆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以来,不少地区也纷纷发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例如,深圳、南京、成都、西安、合肥等。今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称,支持合肥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宋向清表示,目前全国众多大中城市都在启动商旅文体融合、线上线下结合和城乡联动等促消费活动,这是最大化集聚城乡优质商业资源,通过汇聚适合本地的消费品牌资源、引入优秀商贸企业等打造消费资源区域配置枢纽的重要一环,也是构建城乡区域联动、多业态并重的生产和生活兼顾的区域消费中心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扩大日用消费品、奢侈品、汽车消费和网络零售规模,培育创新型领军商业企业,加快培育本土商业和消费品牌,打造具有强大聚心力的城市新零售发展高地。

  在付一夫看来,促进居民消费的高质量增长,不仅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还有助于加速供需两端变革正向循环激励。在消费升级浪潮之下,必须要顺应趋势,以制约消费高质量增长的体制机制障碍为突破口,不断优化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丰富消费业态,支持新兴消费业态的壮大,如此才能促使消费生产循环更加顺畅,消费结构更加优化,消费环境更加安全放心,继而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乡村振兴建设委副秘书长袁帅表示,要提振消费,就要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持续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完善消费供给和支撑体系,优化供给结构,努力开发更多适销对路的商品与服务,培育和发展电子商务、文化娱乐、体育休闲、健康养老等新消费热点,让更多消费者愿消费、敢消费、能消费。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