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财通资管魏越锋:1加1大于2 让“主动量化”为投资降噪

  “主动管理和量化策略的融合有助于为投资‘降噪’”,财通资管总经理助理魏越锋在接受中国基金报采访时说。在他看来,目前市场上很多量化投资都以技术层面为主,核心在于捕捉趋势交易机会。而如果将量化和主动管理结合,则能够形成宏观、中观、微观视角,从大类资产配置、行业配置、个股阿尔法三个方面,构建全周期的超额收益获取能力,输出更有效的投资结果。

  1+1>2 主动管理融合量化策略

  拥有12年证券从业经验、11年证券投资经验的魏越锋,目前分管财通资管的量化及多资产投资、FOF投资以及创新投资业务。入行之初,他从大消费行业研究起步,喜欢自下而上“翻石头”。后转入专户投资,逐步形成了基于价值基本面的投资框架。在绝对收益考核体系之中,如何更好地降低波动率,减少“情绪”对投资结果的影响,是摆在其面前的一道难题。

  魏越锋在2018年开始接触量化投资,之后他的投资思路得以拓宽,开始在投资中引入量化技术做一些辅助。他认为,量化模型可以识别短、中、长周期的行业、个股阿尔法,在此基础上加入主动方法进一步“降噪”,避免不必要的交易,赚长期盈利而不是短期博弈的钱,使得投资更加灵活。

  “我们逐渐发展出了一套主动量化的投资体系,这几年也一直在优化完善当中。简单来说,就是用主动管理行业的投资逻辑去建模,用量化的方式去刻画相关指标。”魏越锋介绍,当前财通资管多资产投资团队人员近10名,研究涵盖中观行业、转债、事件驱动等大类,汇聚数学、统计学、金融工程等多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

  但如何实现1+1>2的效果,则需要不断地碰撞与磨合。在魏越锋看来,量化解决的是广度的问题,是在数据的海洋里赚博弈的钱,对交易、情绪等层面更加敏锐,有利于拓宽主动管理的能力圈。但是在研究深度上很难和主动管理相媲美。另外,量化可以基于纪律做到更好的风控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摒弃情绪的影响,帮助主动管理不犯大错,降低波动率。

  “我们的策略主要涵盖大类资产配置、行业配置、个股阿尔法三层。在大类资产层面,通过决策风险偏好决定资产配置方向,并做好风控回撤管理;在中观层面,寻找适合当前大环境的行业;在微观层面,优选个股挖掘超额收益。”魏越锋表示。

  强化风险控制追求跨资产绝对收益

  在理财产品净值化大背景之下,基于多策略寻求跨资产的绝对收益能力,是财通资管布局多资产业务的初衷。在当前的低利率环境下,固收打底,配合主动量化增强,是一个较为稳妥的较低风险偏好资产配置组合。求稳的目标之下,风险回撤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在做的风险控制,和大盘择时是不一样的。”魏越锋表示,基于追求更高的夏普比率的目标,他们的团队构建了一整套量化模型去支持全天候回撤管理,相应执行减仓或对冲操作,这当中有三个关键点:一是风险的识别和预判,二是确保组合风险暴露均衡,最后是要严格执行风险预算。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主动管理的主观性,量化策略因其客观性也会出现同质化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博取超额收益?

  “那就要求我们持续进行模型的迭代。要敏锐地发现微观结构的变化,把认知的提升反映到模型算法之中,构建更有效的模型和因子。同时,在因子的稳定性上做更多的挖掘,这是获取超额收益的来源。整体来说,就是通过对主动方法的运用,让量化策略更聪明、更有效。”

  当前,拟由魏越锋掌管的首只公募基金——财通资管稳兴增益六个月持有期混合正在募集,在利率债的底仓投资之外,其带领的多资产团队将为低回撤下的长期回报全力以赴。

  魏越锋表示,在经历了年初以来的震荡之后,不少优质资产已经具备投资性价比,他的主动量化模型也敏锐地捕捉到了变化的信号。“在量化纪律性的基础上,结合主动的投资逻辑来降噪,可以输出更有效的投资结果。我们不希望把它做成一个‘量化黑箱’,而是希望投资者在认同我们投资逻辑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持有体验。”魏越锋说。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