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养老服务体系市场定位进一步明确 专家认为保险公司大有可为

  2月21日消息,为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国务院日前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围绕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

  业内人士表示,《规划》的出台具有“分水岭”意义,改善了以往碎片式的养老服务政策,形成了可行性的路径和相关保障措施,使养老服务体系有了更明确的市场定位。

  《规划》明确,加大国有经济对普惠养老的支持。建立国有经济对养老服务供给的补短板机制,强化中央国有经济在养老服务领域有效供给,加强地方国有经济在养老基础设施领域布局。引导地方国有资本积极培育发展以普惠养老服务为主责主业的国有企业。对主要承担养老服务功能的国有企业,重点考核服务质量、成本控制、运营效率等情况。

  “加大国有经济对普惠养老的支持,是一个全新的提法,也是理论上和政策上的突破,意义重大。”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为了落实国有经济支持普惠养老,《规划》明确培育发展以普惠养老服务为主责主业的国有企业,此举措具有可操作性。

  “以往养老服务呈现两极分化格局,要么服务好成本高,要么服务质量低,没有满足养老服务的普遍需求。因此普惠养老服务由国有经济主导,国企主要负责,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普惠。”董登新如是说。

  IPG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普惠养老在很大程度上是带有公益性质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一个生意,所以国务院引发的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强调加大国有经济对普惠养老的支持。”同时,他表示,在我国老龄化程度快速提高之下,发挥政府职能对老龄事业支持的应有之义。正因为普惠化的老龄事业具有较强的公益性质,因此引导地方国有资本积极培育发展以普惠养老服务为主责主业的国有企业,建立对主要承担养老服务功能的国有企业,重点考核其服务质量、成本控制、运营效率等情况而非利润和盈利能力,也是非常恰当的。

  《规划》还提出,拓宽金融支持养老服务渠道。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提供差异化信贷支持,满足养老服务机构合理融资需求。鼓励探索以应收账款、动产、知识产权、股权等抵质押贷款,满足养老服务机构多样化融资需求。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审慎有序探索养老服务领域资产证券化,支持保险资金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投资力度,支持保险机构开发相关责任险及机构运营相关保险。

  在董登新看来,养老服务投资的投资周期长,回报率也相对较低。因此,养老服务需要有国有经济托底的同时也鼓励民营资本、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需要有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尤其如何匹配养老服务的融资需求,开发出与养老服务投资相配套的相关融资产品。

  “当前我国的养老服务类金融产品需要创新,从而来满足其长期投资的融资需求。”董登新认为,在投资方面,保险公司具有较大优势,可以提供与养老服务相匹配的健康保险产品和养老保险产品。由此,保险公司发展养老服务投资可以将其主业与长期投资融为一体。另外,我国在养老服务领域资产证券化领域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