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冲锋号吹响 三大项目同步开工!勒流全年重点项目投资超130亿元

  冲锋号吹响,三大项目同步开工!勒流全年重点项目投资超130亿元

  2月22日,气温只有个位数,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街道却一片热火朝天。

  上午9点25分,在勒流举行的2022年重大项目动工仪式上,钜荣金属二期厂房升级改造、康业科技产业园、锦力电器技术改造项目三大重点项目同时开工,总投资8.6亿元。

  一个重大项目动工仪式的举办,旨在营造全街道上下凝心聚力抓重大项目建设、抓精准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坚定企业家投资勒流、扎根勒流、深耕勒流的信心。

  预计全年,勒流将有超过10个重大项目动工建设,覆盖面积约1800亩,项目拟投资金额超130亿元,涉及家电、五金、泛环保产业、电子信息、生物科技等丰富产业类型,并引进相关产业链配套,为勒流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新动力。

  随着一季度重大项目的集中开工,勒流2022年重大项目建设的“冲锋号”全面吹响。

  三大重点项目聚焦智慧家居产业

  智慧家居产业,是勒流一季度产业发展的关键词。

  顺德区港口西路,随着鸣笛声响,钜荣金属二期厂房升级改造项目正式动工。

  这一占地约30亩的项目,计划基础建设投资约2.3亿元,其中智能园区投入不少于300万元。“预计二期工程完成后,企业产能有望提升300%,电视架年生产量由100万套增加至300万套,园区年度产值超5亿元。”顺德区钜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健丰说。

  钜荣金属是生产与“家”相关的五金金属,随着智能园区的投入建设,家居产业正搭上智能快车道。据介绍,勒流智慧家居产业集聚效益显著,一季度引进5个重大项目助力智慧家居产业发展,其中,3个项目正在加速建设中,2个项目正在招商洽谈。

  钜荣金属二期项目动工的同时,另一边,江村工业大道上,康业科技产业园区项目同时动工。这一占地约54亩的项目,计划投资超3亿元,用于建设现代化科技产业园区。

  据介绍,在康业园区投入使用后,将继续加大研发,引进一流人才,加快生产和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步伐。同时,新增一条现代化的燃气烤炉生产线,四条电器产品生产线,预计燃气烤炉每年新增产能15万台,电器产品新增产能100万台。达产后,园区总产值超12亿元,纳税超4千万元。

  而沿江路上,占地约80亩的锦力电器技术改造项目也正热火朝天建设中。项目计划投资金额约2.8亿元,用于厂房升级改造,打造先进智能制造生产基地。项目竣工后,将引进自动化生产设备,扩大产能,推动智能数字化发展。达产年预计增加营收2亿元,每年纳税约增加1400万元。

  一天集中动工三大重点项目,且均与智能制造、家电相关,不难看出,勒流的智慧家居产业发展正驶入“快车道”。

  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进入“+时代”

  2021年,顺德工业总产值首次破万亿元,作为制造强镇的勒流给予了充分支持。新的一年,勒流也提出新的目标,“向北以水兴城、向南以智优产”,打造“国际智造强镇、翰墨水韵勒流”,智能化无疑是重要支点。

  同日动工的三大项目所代表的智能家居产业,正是一个缩影。在此基础上,勒流提出要聚焦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创新驱动、技术改造等重点领域,推动“智能化+技术型”项目落地建设,推动装备制造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助力辖区企业实现创新发展。

  目前,勒流一季度共有3个在谈的装备制造产业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7.5亿元。勒流经发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项目的落地投产,必将扩大勒流“科技+智造”“互联网+产业”“数字+经济”效应,加速推动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

  “勒流街道将以此次集中开工为契机,继续以实干抓项目、以项目促发展,推动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企业服务实现大发展、大突破。”在动工仪式上,勒流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光表示,同时勒流将以最优政策措施、最优营商环境、最优惠企服务,推动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

  根据计划,下阶段勒流将全面推进低效用地盘活工作,充分激活现有土地存量资源,激发旧厂房、闲置低效用地活力,通过“容缺机制”“一园一策”“过会审批”等一系列政策支持,开通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助力企业升级改造项目快投产、快见效。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包括东泰总部生产基地项目、小熊电器总部基地项目等勒流本土龙头企业的总部建设项目,顺德(勒流)智慧家居产业园二期等村改重点项目,以及一大批自主改造项目等也将陆续动工。

  同时,勒流将开展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在优先保障辖区企业增资扩产需求的基础上,主动出击对接深圳外溢资源,奋力实现区域协同、产业集聚。

  一个重大项目动工仪式的举办,旨在营造全街道上下凝心聚力抓重大项目建设、抓精准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也将有望进一步坚定企业家投资勒流、扎根勒流、深耕勒流的信心。

(文章来源:南方Plus)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