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新型烟草行业跟踪点评:四大烟草巨头发布年报 新型烟草转型加速推进

  本期投资提示:

  新型烟草海内外最新监管动态:欧洲议会认可电子烟作为戒烟工具,可帮助烟民逐步戒烟,同时认为电子烟不应吸引未成年人和非吸烟者,提议禁止添加调味品。海外四大烟草巨头发布年报,新型烟草转型趋势明显:新型烟草收入占比正在迅速提升;巨头加大对新型烟草的技术研发和市场布局,纷纷提出确定性转型目标;但在转型节奏和具体布局上存在差异,具体看:

  菲莫国际:新型烟草转型进度全球领先,后续关注HNB 产品创新和落地节奏。2021 年实现净营业收入314.05 亿美元,同比增长9.5%;归母净利润91.09 亿美元,同比增长13.1%。

  新型烟草收入占比持续攀升,自2015 年的0.2%快速升至2021 年的29%。2021 年8 月来IQOS ILUMA 烟具及TEREA 烟弹在日本和瑞典市场获得较大成功,显著提升用户转化率,截至2021Q4,IQOS 用户数同比增长3.9%至2120 万人。IQOS 继续维持在全球HNB 市场领先优势, 2021 年在全球主要HNB 市场日本、意大利、俄罗斯、韩国、波兰的HNB 的市占率分别达到22.9%、11.5%、7.4%、6.5%、6.3%。公司提出2023、2025 年新型烟草收入占比分别提升至40%、50%的战略目标。

  英美烟草:新型烟草布局多点开花,后续关注公司其他系列产品PMTA 审核进度。2021 年实现营业收入256.84 亿英镑,同比微降0.4%;归母净利润68.01 亿英镑,同比增加6.3%。新型烟草收入占比自2017 年的1.9%快速攀升至2021 年的8.0%;用户数同比增加35.6%至1830 万人。电子雾化收入增速一马当先,2021 年10 月,公司旗下VUSE 的三款产品率先通过美国FDA 的PMTA 申请,Vuse Alto 产品仍在等待FDA 审核。2021 年 VUSE 在全球电子雾化市场市占率达到33.5%; GLO 在全球HNB 市场的市占率达到18.1%;通过收购尼古丁袋生产商加速抢占美国市场。提出2025 年新型烟草收入超50 亿英镑,2030 年新型烟草用户数达到5000 万人的目标。

  日本烟草:HNB 市场培育早于品牌培育,后续关注自主品牌市占率提升节奏。2021 年实现营业收入23248 亿日元,同比增加11.1%;归母净利润3385 亿日元,同比增加9.1%。收入及利润扭转自2019 年来持续下行的颓势,主要系海外烟草业务收入止跌回升,2021 年海外烟草业务同比大幅增加17.6%,其中销量增长贡献约6%的增速,税率调整带来产品提价贡献主要增幅(2021 年日本国烟税、地方烟草税分别提价10 日元/条,增幅约8%)。日本是全球最大的HNB 消费市场,国内HNB 市占率高达30%;2021 年公司Ploom 在日本国内市占率约为10.3%, HNB 日本国内收入占公司国内烟草业务总收入10.7%。2021 年推出PloomX 产品,快速抢占消费者心智,有望支撑公司达到2027 年HNB 产品收入占比提升至15%-20%、在全球重点市场市占率达到10%目标。

  奥驰亚:剥离葡萄酒业务聚焦烟草主业,新型烟草业绩放量仍需等待政策催化。通过独家代销和投资并购的方式布局新型烟草产品,提出2030 年“smoke-free”的愿景:具体包括口含烟copenhagen、on!等、 IQOS、万宝路加热棒美国独家分销权、JUUL35%股权投资。2020年公司新型烟草收入占比约为10.0%。美国仍禁止IQOS 进口销售,后续独家代销权的不确定性高;JUUL 的PMTA 申请尚未获批,在美国市占率自2018 年的高点76%大幅减至2021年12 月的37.6%。

  新型烟草赛道长坡厚雪,国内处于政策窗口期,推荐新型烟草全产业链布局、卡位优势显著的公司,如劲嘉股份。2022 年1 月29 日《电子烟》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截止,目前在监管过渡期,未来参照烟草管理,将有更完善的监管体系出台,从原料、生产到品牌,进行全流程监控,规范化运营。劲嘉股份烟标基本盘稳固,围绕产品附加值提升和客户多元化拓展的思路进军精品烟盒、酒包、3C 等精品包装领域;新型烟草布局打开想象空间:1)电子雾化:品牌和材料同时发力。子公司劲嘉科技开展代工;合资公司因味科技推出自有品牌福狗;通过云烁科技和长宜科技布局烟用香精和雾化烟油;2)HNB:烟草制品定位配套核心供应商,非烟草制品布局HNB 本草品牌。通过云烁科技和长宜科技布局低温香精;通过与云南中烟的合资公司嘉玉科技生产销售HNB 烟具;通过佳聚电子布局本草烟品牌;3)销售端:2021 设立印尼云普星河,收购香港恒天商业40%股权,海外供应链体系已经搭建。公司激励计划中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润CAGR 约23%,体现增长信心;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0.15、12.41、15.29 亿元,同比增长23%、22%、23%,当前市值(2022/2/21:243 亿元)对应的PE 分别为24、20、16 倍。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节奏不及预期、专利纠纷风险、终端消费者偏好变动、汇率波动风险等。

(文章来源: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