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新燃烧技术最高节能达50%!韶关首场技术成果对接会成功举办

  在碳达峰、碳中和时代背景下,如何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采取有力措施,如何持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快能源消费方式转变成为政府和业界关注的课题。今天,一场高端科技盛会在韶关举办,专家、行业精英齐聚一堂,推广应用多孔介质燃烧技术。

  2月23日,由省科学技术厅、韶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多孔介质燃烧及热工装备”技术成果推介现场会在韶关成功举办。这也是韶关第一次举办技术成果对接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对接会通过介绍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在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及热工装备方面的技术成果,推动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为代表的广东省实验室开展绿色低碳领域先进技术成果示范应用。会上,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和中金岭南韶关冶炼厂、韶钢集团达成合作关系,并进行签约。

  最高节能50%!新一代燃烧技术成效惊人

  “多孔介质燃烧是一种燃料和氧化剂在多孔介质材料内燃烧的方式,具备高效的高温固体辐射效应。”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博士、高级工程师任志恒介绍,混合气体在多孔介质的孔隙内产生旋涡、分流和汇合,剧烈扰动,燃烧产生的热量通过高温固体辐射+对流方式传输,同时借助多孔介质材料的导热和辐射不断地向上游传递热量预热气体,并依靠多孔介质材料的蓄热能力回收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余热。

  “多孔介质燃烧被国际学界称为21世纪最新一代燃烧技术,相比传统火焰燃烧加热更加均匀,节能减排效果明显。”中国科学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理事长王恩哥透露,目前只有少数西方国家掌握此项技术,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在国内率先实现了该项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韶关冶炼厂车间主任郑关平介绍,该技术具有燃烧充分、无焰燃烧、均匀加热、稳定燃烧和智能灵活等特点。目前,该技术已经成功地应用于韶冶厂锌精馏车间精炼炉燃烧系统、溜槽燃烧系统和铸锭模具燃烧系统。改造后的单个燃烧器节气约33%;温度均匀,无局部高温,锌液烧蚀量减少约49%;减少炉顶散热损失,提升燃烧效率;无焰燃烧,烧嘴无积碳,燃烧效率高;烟气无CO产生,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明显。

  据统计,韶冶厂年消耗天然气近3000万m3,如采用多孔介质燃烧技术进行产线改造,每年将节省燃气费用约1980万元。未来,多孔介质燃烧技术还可应用于韶冶厂熔炼储锌槽、烧结点火炉和干燥窑、动力余热锅炉等设备的燃烧系统,改变原有直燃式的燃烧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提升经济效益。

  此外,该技术在东阳光应用后具有速度快、受热面积大、加热均匀等优势,节气达50%;目前在韶钢开展混合煤气燃烧试验和高温应用攻关,预计成功应用后可以实现节能15%-30%。这为韶关乃至全省加快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我相信,随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更多的科技成果在粤推广与项目产业化落地,必将涌现出更多类似的新技术、新产品。”王恩哥说,这次推介会要把这一项国际上最新一代燃烧技术推广到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积极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

  莞韶合作助力,科技创新成果在韶落地转化

  “此次现场会可促进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重大创新成果在韶关和全省企业、产业的示范应用。”省科技厅副厅长梁勤儒介绍,这可以帮助企业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助力包括韶关等在内的众多工业城市革新产业技术和工艺流程,统筹做好双碳和能耗双控工作,走上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道路。

  “我厅将继续支持韶关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支持更多、更好、更先进的节能技术装备项目在韶关示范应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陈磊说,接下来将聚焦“双碳”目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会同省科技厅支持节能环保技术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助力全省工业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莞韶合作渊源已久。依托莞韶两市良好的合作机制,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与韶关市政府成立韶关先进材料研究院,共同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在韶关落地转化。

  “本次‘多孔介质燃烧及热工装备’技术成果展就是一次重要展示,充分体现了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韶关市委书记王瑞军介绍,在引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合作创建先进材料研究院后,取得了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重大科技成果,为韶关在全省率先推出“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改革试点提供了重要支撑。

  目前,研究院入驻团队已经和中金岭南韶关冶炼厂、宝武特冶、韶钢集团、东阳光集团等重点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产品开发与技术联合攻关。其中,航发叶片团队与宝武特冶共建“联合研发中心”即将落户韶关,双方将在特种冶金材料开发、产品推广与应用、高端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多孔陶瓷团队开发的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及热工装备已经在韶关多家企业示范应用超过一年,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受到各方的高度认可。

  立志“破局”!韶关提供最佳转化平台、最优服务保障

  2021年以来,韶关积极抢抓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发展机遇,着力打造以一个碳中和研究院、一个碳中和产业园、一个碳中和产业基金、一个碳中和智库、一个碳中和交易平台、一个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的“六个一”韶关模式,低碳新能源全产业链加快布局,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上走在前列、作出示范,入选广东省首批碳中和试点示范市。

  同时,韶关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与省内外高水平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成立8家研发机构,引进11个高水平研究院,推动一批先进成果在韶关研发应用、转化和产业化,为韶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

  当前,韶关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继成为全省首批碳中和试点示范市后,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落户韶关,将吸引一批绿色低碳领域重大先进技术成果和高水平科研团队来韶集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空间巨大。

  “我们将以此次技术成果推介会为契机,持续深化‘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协同创新发展模式,充分发挥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引领作用,推动钢铁、有色、机械制造等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为广东乃至全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益经验。”王瑞军说。

  王瑞军强调,将以“改革攻坚规范治理年”为契机,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造最优最好营商环境,把最好的资源拿出来、把最广阔的市场拿出来、把最大的诚意拿出来,为科研成果落地提供最好的应用场景、最佳的转化平台、最优的服务保障,让更多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和专家团队在韶创新无惧、创业无忧、创造无憾。

(文章来源:南方Plus)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