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拿来主义与英国崛起

  事后看,我们都知道,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化国家。正因为它的崛起,迫使整个世界不得不追随着它的步伐,向现代化的方向前进。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国度,却是一个十足的“拿来主义者”。英国的崛起之路并不是完全依靠自身的创造,而是大胆借鉴吸收其他国家的经验与成果之路。

  正如德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在其《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里所做的记述,就连英国人捕制青鱼这种技能都是从荷兰人那里学来的,而捕鲸则是从比斯开湾沿岸居民那里学来的。当大批的新教徒技工被腓力二世与路易十四分别从比利时与法国逐出后,英国人如获至宝,将这些流亡者奉若上宾。也正是得益于英国人的这种恭敬,这些流亡者的才智和手艺使得英国在工艺上、工业资本上获得了无可计量的增益。英国精细呢绒的制造,麻布、玻璃、纸张、帽子、绸缎、钟表等工业技术上的改进,以及一部分五金工业的建立,都是靠了这些人而获得实现的。在李斯特看来,“每一个欧洲大陆国家都是这个岛国的老师,它的每一种工业技术都是向这些国家模仿得来的,它学会了以后就把这些工业建立在自己的国土上。”

  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岛国一旦掌握了任何一个工业部门就锲而不舍,给予密切的注意和照顾,经几个世纪而不倦,就像保护幼苗那样小心周到。任何一种工业,靠勤奋、技术和节约形成的合力,不久总会有所成就,总会有利可图。譬如,在斯图亚特王朝的第一任国王詹姆士一世统治时期(公元17世纪初叶),英国所制毛织品的绝大部分总是在未加工状态下运到大洋彼岸的佛兰德尔,然后在那里加以染色、整理的。但英国人正是凭借上述精神,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到斯图亚特王朝的第二任国王查理一世统治时期,其呢绒加工技术达到了高度完善的境地,从此国外比较精细的毛织品就几乎不再输入英国,而英国输出的毛织品则全部是经过染色并精细加工的。

  这一产业优势的确立,使得英国得以将汉萨同盟(汉萨同盟是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间形成的商业、政治同盟)逐出俄罗斯、瑞典、挪威和丹麦市场,使它在与地中海东部各国及东印度群岛、西印度群岛的贸易中获得了其中最丰富的果实。

  正是凭着这种拿来主义精神,除从佛兰德尔习得的毛纺织业获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样的成就之外,英国人在玻璃制造、地毯织造和染色等领域也表现得同样出类拔萃。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威尼斯在玻璃制造技术上拥有毋容置疑的技术垄断地位,但随着玻璃制造技术传入英国,没过多久,昔日的霸主不得不甘拜下风。同样,地毯织造与染色的技术长期为波斯人所垄断,但随着地毯织造和染色技术传入英国,没有多久波斯人也被英国人反超。对手一个个被击败,意味着更多的订单,这样一来以手工工场为支撑的生产能力变得捉襟见肘,英国工业革命呼之欲出。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写道:“当贸易在英国已发展到手工劳动不能再满足市场需求的时候,人们就感到需要机器。”羊毛工业只是英国各业中的一个主干,以其为核心,促进了汇聚在它周围的一个涉及面非常庞大、行业非常广泛的产业群的发展。譬如下游的航海业、造船业,譬如上游的纺织机械设备制造业、能源开采业……也就是说,英国人通过拿来主义将羊毛工业打造成了英国工商业得以迅猛发展的基础。

  (作者系广州经济学者)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