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业绩平淡 阿里收敛锋芒 主动加深电商护城河

  北京时间2月24日晚间,阿里巴巴发布了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2022财年第三季度财报。其第三财季营收为242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同时,净利润同比下降75%;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净利润为446.24亿元,同比下滑25%。

  从表面来看,这是一份业绩表现平淡的财报,例如利润出现大幅下滑,营收同比增速进一步放缓,甚至创下了上市以来单季度收入增速的历史新低。

  但鉴于消费需求疲软叠加多平台竞争加剧,各方对今年阿里的增长预期主要都持悲观态度,财报一出,反而没有跌过外界对预期的想象。财报发布当日盘中,阿里(BABA.US)股价一度跌超8%,触及100.02美元/股,创下近五年以来新低,此后又有所回升,最终收盘仅跌0.72%, 报108.93美元/股。

  收敛锋芒

  如果仅从净利润上来看,本季度阿里相关指标出现暴跌,不过净利润减少主要由于商誉减值251.41亿元,或许是阿里主动降低外界预期的信号。

  财报显示,第三财季阿里巴巴净利润为人民币192.24亿元,同比下降了75%。其中,大幅下滑主要由于包括与数字媒体和娱乐业务相关的251.41亿元(约合39.45亿美元)的商誉减值,以及其所持有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格变动而产生的净收益减少。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阿里本季度净利润为446.24亿元,同比下滑25%。

  营收同比增幅也仅为10%,创下了上市以来增速新低。这些数据表现虽然平淡,也基本符合外界预期。

  不过,摆在阿里面前的问题依旧严峻,特别是贡献现金流的核心电商业务。

  财报显示,中国商业板块中的客户管理费用,即淘宝、天猫的客户管理费(包括广告费用及佣金收入)同比下滑了1%,首次出现负增长;淘宝和天猫的线上实物商品GMV(剔除未支付订单)同比录得仅单位数增长。

  核心淘系电商收入的增速低于营收增速,这一情况可能还将要持续。阿里CFO徐宏在财报会上展望1月GMV预期时,用了“韧性”一词描述。

  至于原因,阿里管理层解释称,主要是受市场大环境疲软制约,以及中国电商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具体品类中,服装和消费电子品类因渗透率较高,增长慢于总体平均水平,而对于快销品和食品,特别是生鲜品类,渗透率不高,仍有较快的增长空间。

  另外,阿里也采取了一些支持商家的举措,也导致了核心经营利润的下降。包括通过激励计划引导商家使用新的增值服务;同时也策略性地调减一些服务收费,以降低商家在消费环境放慢下的营运开支。

  探索新业务

  此次财报中,也能看到阿里对多模式、多业态的未来探索,例如自营业务以及淘特、淘菜菜两个新业务,以加固其电商领域的护城河。

  目前,阿里距离国内年度活跃消费者达到10亿的目标,仅一步之遥。阿里现阶段的策略重点,是通过矩阵APP盘活庞大的用户资源,让各个业务板块之间产生联动,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提高用户粘性。

  自营业务,就是一步新尝试。近日,天猫全新自营业务“猫享”已悄然上线。2月18日,天猫手机端App更新12.00版本,新增了官方自营的“猫享”相关业务,被外界解读为在阿里体系内再造一个“京东”。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张勇在财报电话会上也表达了对自营业务的看法:“我们对平台或自营模式并没有偏好,而是从消费者体验的角度出发,对模式进行选择,最终服务好消费者最重要。”他还强调,从商家角度,阿里直营会帮助商家服务好用户,做好用户运营,绝不是在商家和用户之间竖一道墙,甚至是希望商家和用户有跨业务、多场景的连接。

  承担起跨业务、多场景的期望,还有淘特与淘菜菜两个新兴业务。在中国商业板块,阿里披露相关数据,展望了淘特和淘菜菜两个业务的想象空间。本季度,淘特支付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00%,淘菜菜季度GMV环比增长30%。

  但淘特与淘菜菜原本的基数就相对不大,至少现阶段看不到一个明确答案,仍是需要现金流业务输血,去押注未来的业务。

  综合对新业务的投入,以及核心电商业务的增长疲软,第三财季,阿里巴巴经营利润同比下降34%,经调整EBITA同比下降27%。

  多元化业务

  此次,阿里采用了重新划分商业分部后的统计方式,分为中国商业板块、云计算业务、本地生活服务、国际商业板块这四大板块。

  对于本地生活服务的业绩表现,也有了更多具体数据的支撑。以饿了么为中心的“到家”和以高德为中心的“到目的地”业务整体年度活跃消费者达到约3.72亿,单季净增长1700万,该季度订单量同比增长22%。

  其中,“到家”业务新商家数量快速增长,用户渗透率提升,本季度,饿了么的单位经济效益同比改善,主要由于有序投入用户获取及降低派送成本;高德则在国庆期间创下日活跃用户超2亿的纪录。

  在国际商业板块,阿里称包括Lazada、速卖通、Trendyol及Daraz在内的国际零售业务增长强劲,年度活跃消费者首破3亿。

  在产业数字化领域,菜鸟首次汇报抵销跨分部交易的影响前收入,本季度同比增长23%。本季度菜鸟总收入中的67%来自于外部客户,在海外,菜鸟持续加强国际物流基建,国际物流本季度日均处理包裹量超过500万个;位于农村地区的菜鸟驿站数量同比增加一倍多。

  至于第二大业务收入来源——云业务,该季度阿里云业务总收入同比增长20%,增速有所放缓。阿里方面解释称,主要受头部客户以及外部环境影响,不过,阿里云的收入组成逐渐多元化,来自非互联网行业的客户收入占抵销跨分部交易后收入的52%,贡献逐渐上升。

  2021年双11后,阿里调整组织架构,宣布多元化治理的组织模式。但在财报电话会上,张勇表示,阿里多元化的业务价值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无论是菜鸟、本地生活公司,还是Lazada和 Trendyol,都已经不是阿里内部事业部的编制,而是独立公司化的运行方式,“我们持开放的态度,在需要的时候引入多元化的投资,来推进市场进程。”

  此前市场上已传出盒马、Lazada独立融资的消息。也是基于对多元化治理的信心,阿里在股价持续承压的情况下,第三财季再宣布花约14亿美元回购股票。

  对于一份业绩平淡的财报,阿里主动降低预期,不过,面对变化复杂的内外环境,阿里还要承压多久,新业务何时爆发,仍是待解的问题。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