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回归理性 新消费赛道泡沫渐退

  从2021年年底集中关店的茶颜悦色,到近日传出裁员消息的喜茶,再到如今遇冷的文和友,这些红极一时的新消费品牌都面临着相似的难题:行业内卷、成本高企、扩张不利、流量退潮和网红经济的降温……如今,仅仅依靠营销已经不足以让新消费品牌稳坐江山。业内普遍认为,新消费品牌应该借调整发展战略的机会夯实内功,找到增长的新引擎。

  喜茶、文和友、墨茉点心局传出裁员消息;茶颜悦色大量关店,乐乐茶退出华南市场,奈雪的茶预计净亏损1.35亿元至1.65亿元……近一段时间以来,收缩开始成为新消费品牌的关键词。从资本的角度看,新消费赛道在狂热之后似乎已回归理性,开始去泡沫。

  现状:

  新消费的发展困局

  2月23日,茶饮烘焙连锁品牌乐乐茶通过官方微博宣布,关闭其在广州以及华南地区的最后一家门店。乐乐茶相关负责人表示,暂时关闭其他地区门店,是为了集中精力聚焦华东市场,扎实自身基础。“目前品牌处在相对初级的发展阶段,从效率和战略布局的角度出发,近一年会聚焦在华东的一二线市场。当然,我们坚定看好未来的发展,并希望能够早日服务于其他地区的消费者。”该负责人表示。

  2021年年底,“新茶饮之王”茶颜悦色宣布在长沙临时关闭近百家门店,而这已经是茶颜悦色去年第三次集中临时闭店。第一次闭店是在年初,第二次是在疫情反复时。其解释关店的原因为疫情期间茶颜悦色的门店销售与高峰期相比下滑50%左右。茶颜悦色创始人吕良也透露,疫情期间,茶颜悦色一个月亏损了2000多万元。

  实际上,近一段时间以来,除了关店,新消费品牌还接连传出裁员、亏损等消息。

  网红餐饮品牌文和友2021年年初还是“深圳店开业排队2万桌”的盛况,如今有消息称,文和友已启动大面积裁员,有的部门裁员比例在60%以上。对此消息,文和友方面予以否认,称是“公司业务调整产生的正常人员变动”。

  中式烘焙品牌墨茉点心局也被爆出裁撤了高达40%比例的品牌员工,财务、人事部门也出现了人员变动。对此,墨茉点心局创始人王瑜霄回应称,2021年做出了部门调整,后台部门调整比例不到20%,占总员工数比例不到2%,即所涉及调整的员工数量在20人左右。她表示:“这算正常业务调整,由品牌为中心转为以运营为中心。”并且表示目前经营情况良好。

  更早被爆出裁员的还有喜茶。据报道,有多名喜茶员工爆料,喜茶2021年年底裁员幅度达30%,其中信息安全部门全部裁掉,门店拓展部门被裁50%。喜茶方面的回应是,相关传闻皆为不实信息,公司不存在所谓大裁员的情况,年前少量的人员调整为基于年终考核的正常人员调整和优化。

  出现巨额亏损的是另一家新茶饮品牌奈雪的茶。2021年6月,奈雪的茶登陆港股,成为新茶饮第一股。日前,奈雪的茶发布盈利预警,预计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取得收入约为42.8亿元至43.2亿元,同比预增超40%,经调整净亏损约为1.35亿元至1.65亿元。截至目前,奈雪的茶股价在7港元/股左右徘徊,与发行价19.8港元/股相比,暴跌超过60%,总市值缩水超过2亿港元。

  回顾:

  曾经上演估值神话

  时间回到2021年年中,彼时,资本市场的资源还在加速向新消费领域集聚。数据显示,2021年5月,新消费领域融资过亿元的品牌数量就已经超过2020年全年;6月,新消费品牌领域融资数量则再创新高,共完成67起融资事件,融资金额超60.43亿元。

  也是在2021年年中,新消费品牌传出一个又一个估值神话:喜茶完成一轮5亿美元融资,估值达到前所未有的600亿元,刷新了我国新茶饮的融资估值纪录;墨茉点心局在6月初估值25亿元,隔了一周传出50亿元估值,再隔一周又传出10亿美元估值。即便如此,甚至有许多机构抢不到份额。而墨茉点心局成立不到一年,估值竟涨了500倍左右。主打精品咖啡的Manner Coffee估值则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从13亿美元涨到20亿美元再涨到30亿美元。

  在资本大量涌入后,新消费品牌为支撑起极高的估值,需要快速扩张门店,以及大力做品牌营销。

  喜茶2016年至2018年在全国只开出了151家门店,但在2019年到2021年的3年中,开店数量分别达到239家、304家、202家;2018年,茶颜悦色在长沙只有70家店,此后两年迅速开出200家,在去年年底大规模闭店前,仅在长沙,茶颜悦色就有近500家门店;文和友开店速度没有新茶饮品牌那么夸张,但在两年之中也快速走向了广州、深圳、南京等城市。

  在急速扩张下,这些新消费品牌实际上预支了品牌乃至赛道未来的发展潜力。

  当前,喜茶、茶颜悦色等因为扩张门店,门店密度加大稀释了客流,单店的盈利能力均有所下滑,再难现曾经的“网红爆款”盛况。

  同时,随着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内创新能力却普遍不足,不论是品类还是营销方式都严重内卷,任何一个品牌都无法构建有力的竞争壁垒,掣肘了自身发展。

  新消费品牌在快速发展中也暴露出种种短板:钟薛高的超高售价引发消费者反感,被吐槽是收“智商税”;茶颜悦色创始人与员工之间曾爆发矛盾冲突,此后不少茶颜悦色门店关张,暴露出快速扩张后的企业管理问题;奈雪的茶因两家门店在生产制作中出现违规操作问题而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处以罚款和通报批评……

  观察:

  资本开始回归理性

  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新消费赛道突然降温,仿佛一夜之间热度不再。

  被称为新消费三驾马车的“新媒体、新渠道、新产品”,如今正在逐渐失去应有的效力。即使流量能够为新消费品牌短期带来销量的增长,但缺少商业壁垒,要想保持长期的增长并不是一件易事。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品牌之间不断加深的同质化与网红流量效应的消退。依托全国开店、广告营销、媒体运营的新逻辑,新消费品牌得以迅速打开知名度,但这种逻辑带来的传播及流量却并不能简单地与转化率、复购率等商业指标画上等号。

  与此同时,市场的持续升温,使新消费行业普遍遭遇内卷:产品差异小、同质化严重、价格战频发……对资本来说,一条稳定且长期的盈利曲线才是关键。

  于是,新消费领域的投资逐渐开始回归理性。“如果新品牌希望靠烧钱买流量、冲业绩来提升估值,那么这种玩法已然失效。”有机构投资人表示,他们如今更关注新品牌是否有持续的复购率、能否吸引消费者主动买单、能否引发新生代的情感共鸣。

  华映资本主管合伙人王维玮表示,行业现在已更理性,投资人不会盲目看公司的销售增长,会更关注销售额来自哪些渠道、产品力是否足够完善、渠道和供应链能力是否足够强等因素。

  业内人士认为,当下的新消费品牌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找到增长的新引擎,以持续赢得新生代人群的青睐。

  市场咨询机构贝恩日前发布了一份追踪“2018级新生势力品牌群”生存状态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46个品牌当年的零售额平均增速高达67%,是所在品类平均水平的两倍,且大部分都得到资本的扶持。但如今,只有17个品牌成功上市或成为品类领跑者,还有2/3的品牌停滞不前、日渐式微甚至消失不见。

  贝恩资深全球合伙人布鲁诺·拉纳认为,新消费品牌想要实现增长破局,不能单纯依靠资本、流量、营销,还要围绕品牌力、产品力、渠道力和组织力等四大关键能力深耕内功,建立自身的竞争优势。“以组织力为例,新品牌需要系统化培养大单品的能力,还需拥有更快试错的能力,以及迅速上新的能力。”布鲁诺·拉纳表示,这就需要企业具备敏捷的迭代能力,通过数据赋能,不断评估和改进产品的各种要素,并且组合起来完整地呈现给消费者。

  (陈辰)

  观点 〉〉〉

  新消费品牌如何坐稳江山

  伴随着消费升级和市场变化,亮眼的包装、独特的门店装修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在经历“上市即巅峰”后,新消费品牌已逐步意识到,只有精益运营才能让企业走得更远。

  贝恩公司大中华区消费品业务主席邓旻:

  一个新兴品牌要走向长青,需要围绕核心大单品发展,打造一系列产品组合,从而赋能特定的消费者圈层,进行场景延伸、渠道延伸,甚至地域延伸。但由于新品牌所属赛道太过细分,而行业大赛道又巨头环伺,找到增长的第二引擎并持续推出爆款新品十分考验品牌能力。

  天猫品牌孵化中心负责人仲生:

  新消费品牌不仅要关注其短期规模与增速,更要看重长期健康经营的能力,即品牌是否能形成强品类心智,是否可实现长期低成本复购?从这一点来看,新消费品牌应该向成熟品牌学习全面品牌建设以及全渠道覆盖的能力,提前建立品牌管理框架及系统,并通过构筑独特的情感纽带持续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分众传媒创始人兼董事长江南春:

  回归整个新消费的本质,可以总结为深度分销和抢占心智。首先,产品一定要好,没有好产品根本进不了决赛,但进入决赛之后你也不一定会赢。因为同一级别的优秀公司跟你同场竞技,这时候渠道渗透率很重要。其次,你在消费者心智当中等不等于一个品类、一个特性?要找到消费者选择你而不选择别人的理由。

(文章来源:中国商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