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全国第2 深圳高新区8%土地贡献30%的GDP|大湾区产园速递

  《大湾区产园速递》第78期

  (1)全国第2,深圳高新区8%土地贡献30%的GDP

  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通报2021年度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深圳高新区综合排名第二,其中综合质效和持续创新力单项排名第一、创新能力和创业活跃度单项排名第二。根据火炬统计快报数据,2021年深圳高新区营业收入超2.2万亿元。深圳国家高新区,只有159.48平方公里,面积约占全市8%,却创造了约30%的GDP.“十三五”期间,营业收入、工业生产总值、净利润、生产总值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均超过25%。

  作为科技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十家试点园区之一,深圳高新区最初的规划面积只有11.52平方公里。三年前实施扩区后,形成了“一区两核五园”的发展格局,成为引领深圳科技创新的核心引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先行示范基地、辐射带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重大力量。

  2021年,南山园区注册企业超过8.5万家,其中当年新注册港澳台及外资企业达到5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877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031家,园区内有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共19家,上市企业总数超过113家,位居全国区(县)第二。

  占据深圳中部和东部位置的高新区龙岗园区包括坂雪岗科技城和宝龙科技城两个片区。其中,坂雪岗科技城片区形成以华为为龙头的ICT产业集群,引领优势尤为明显,5G通信技术领跑全球。2021年龙岗园区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727.82亿元,以龙岗区约12%的土地面积聚集了该区26.5%的规上企业,创造了龙岗区78.6%的工业增加值。

  近日,深圳市科创委对外发布了《深圳国家高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对深圳各园区所面出的产业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规划。

  《规划》设置了2025年的主要目标值,包括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例为13.67%,国家级和省级研发机构数为900家,每万名从业人员发明专利授权数为260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7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为5000家,上市企业数为2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820亿元,营业收入31800亿元。

  《规划》重点部署了“五大工程”分别为:“自主创新能级跃升工程”“新兴产业集群壮大工程”“创新创业生态优化工程”“绿色低碳园区示范工程”“开放协同发展引领工程”。《规划》还提出, 以高新区为主阵地,实施“新兴产业集群壮大工程”,着力发展壮大“20+8”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

  (2)最高6000万!大鹏修订发布“1+6”产业政策

  近日,大鹏新区修订发布以《深圳市大鹏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为引领的“1+6”产业政策“大礼包”,包括重大产业项目招商引资、科技研发、制造业、商贸服务业、生物产业等领域强企、惠企一系列举措。

  在新修订的政策中,大鹏新区此次在资金上给企业落户及经营给予最大条件的支持。新引进的总部企业,按贡献分阶段最高可获得6000万元的落户奖励。其中,世界或中国500强企业在大鹏新区设立分支机构,最高可获得2000万元的落户奖励;产值(营收)50亿元以上的其他落户企业,按规模给予最高1500万元的落户奖励。

  同时,对奖励和扶持在企业工作的个人,大鹏新区也在政策上提供了依据。《科技研发若干措施》规定,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成功开发项目分别给予最高20万元、10万元、5万元奖励。针对该部分资金,大鹏新区探索性规定:获奖励单位须将不低于20%且不超过50%的奖金以绩效奖励形式给予项目负责人或成员。

  大鹏新区此次政策修订,在提高扶持精准度的同时,还致力于最大限度给企业“解绑”。《管理办法》明确了对事后补助及奖励补助项目的专项资金使用原则,将扶持方式分为事前扶持、事后补助、奖励补助三种,构建差异化管理机制。根据事前和事后项目特点,对扶持资金的预算编制和用途进行差异化管理,其中对事后补助和奖励补助的资金,不限定其用途,最大限度地给企业“解绑”,解放企业生产力。

  (3)“科创中国”系列榜单发布,城市园区达65个

  由中国科协推出的“科创中国”平台,正在成为催化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加速器”。近日,2021“科创中国”系列榜单发布,挖掘了一批具有产业先导意义和广阔应用前景的技术成果。2021年度“科创中国”榜单共有七项,其中,“先导技术榜”覆盖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六大领域,“开源创新榜”项目包含新一代操作系统、云计算数据库及芯片等深度信息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陈学东表示,“今年新增加了一个‘卡脖子’技术和短板的技术榜单,一共10个项目,主要集中在工业母机、工业基础这块,包括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工业软件。制造强国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要提升产业基础,这个榜单正好是体现了这方面”。

  2021年,“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园区)数量扩大至65个,目前已经组建130个科技服务团,动员万余名院士专家,开展技术路线研判、关键技术攻关等八大类组合式服务。

  (4)上海:到2025年全市车桩比不高于2:1

  2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关于本市进一步推动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提到,形成适度超前的城市充电网络,到2025年,满足125万辆以上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全市车桩比不高于2∶1。

  意见提出,建立以信息高水平互联互通、智能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建设运营管理机制健全、统一有序惠及民生为特色的新型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实现行业发展“五个转型”。一是从均衡发展转向聚焦重点。重点推动“僵尸桩”治理、小区充电等难点问题,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新能源汽车消费观。二是从建设为主转向建管并重。强化新建小区安装条件预留等方面管理机制建设。三是从慢充为主转向快慢并重。小区主推目的地慢充,公共领域提高快充比例。四是从无序充电转向有序充电。加快智能桩推广,充分发挥上海充换电设施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市级平台(以下简称“市级平台”)引领作用。五是从企业为主转向全社会多方参与。把小区充电桩建设纳入小区更新改造范畴,同步夯实汽车厂商配建责任。

(文章来源:南方Plus)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