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汕头潮阳丝苗米种植大户抢农时保春耕

  春回大地,在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新桥村的田地头,几名工人分别驾驶中型拖拉机来回办田,周围数不清的白鹭飞落在水田上忙着觅食。不远处的育秧大棚里,绿油油的秧苗长势喜人。

  立春之后,潮阳区丝苗米产业园种植大户纷纷抢抓农时备春耕,组织工人分批播下水稻种子,及时应对天气变化管养大棚秧苗,投入拖拉机等机械有条不紊地办田整地,为即将到来的惊蛰节气插秧种植做好准备。

  潮阳区丝苗米产业园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主要以关埠、西胪、铜盂、和平、城南5个镇街为核心,水稻常年播种面积达14.8万亩。随着气温回升,园区内种植大户们逐渐忙碌起来,近日记者驱车走访多个田间地头,所到之处可见春耕农忙画面,一派生机勃勃。

  及时应对天气变化培育秧苗

  2月27日,在潮阳区铜盂镇新桥村,全国种粮大户、汕头市顺利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丰顺一早来到田地,观察秧苗生长情况,组织工人投入春耕作业中。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畦畦覆盖薄膜的育秧大棚整齐划一,棚内培育着绿油油的秧苗。“这几天气温回升,要给秧苗通风透气,不然会闷坏的。”林丰顺说,这些田头秧苗是1月24日播种的,面积近5亩,本来可以揭开薄膜了,但考虑到未来可能还会有倒春寒,就暂时不揭膜以免影响生长。

  “除了田头育秧,机插秧全部用小棚育秧,这些秧苗都是立春播种的,大概有40多亩。”林丰顺指着机插秧育秧棚一盘盘绿油油的秧苗说,前些天气温骤降,虽然育秧棚原来已经盖上了一层薄膜,但是比较薄,不够幼苗抵御寒潮侵袭,因此组织十多名工人冒雨进行加盖薄膜,为秧苗育苗“添衣保暖”。

  据了解,本次寒潮对于育秧棚秧苗影响不大,因为种植大户都及时加盖相对较厚的薄膜,密封性较好,棚内温度比较稳定,能够保证秧苗不受冻、正常生长。据林丰顺介绍,今年其承包的早稻种植面积大约有4500亩,整个合作社1.2万亩,主要为象牙香粘、竹香粘等丝苗米优质品种,采取分批育秧,错开插秧时间,确保春耕生产有序开展。目前,其所培育的秧苗长势良好,高的已经长到四叶一心,矮的也已长至二叶。

  在潮阳区和平镇塘围社区,全国劳动模范、种粮大户、顺杰农机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学杰的育秧大棚,面积约4000平方米,棚内育有2万多个秧盘。据悉,该合作社今年早稻插秧需要的秧苗大概要大棚育秧三批次,还有部分秧苗在秧田就近育“田头秧”。早稻秧苗选育的主要有竹香粘、晶两优华粘等品种,属丝苗米优质品种,比较受消费者青睐。

  借助春雨有序开展机械化办田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前段时间的连续降水,给春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潮阳区种粮大户以及各地农户纷纷抢抓有利时机,利用机械抓紧办田,确保春耕生产有序开展。

  记者在林丰顺承租的田头看到,成片的稻田蓄满了雨水,几台中型拖拉机分布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办田,现场一派春耕繁忙的景象。“我自己投入了8台中型拖拉机办田,整个合作社共投入了20多台。”林丰顺说,从2月13日开始,在育秧的同时,他们已启动了办田作业,正在抢抓农时推进春耕备耕。

  据林丰顺介绍,相对于以往的人工操作,现在办田实现了机械化,一辆中型拖拉机可以替代几十个人力,每台中型拖拉机每天作业8小时,一天能办田数十亩。截至目前,其承包的稻田已完成进度八成左右,预计还需不到一周时间就能全部完成办田。

  “种田这么多年来,很少遇到不用抽水就可以办田的情况,这比往年省了很多人力物力。”林丰顺笑着说,每年种田大户都要提前办田,得准备多部抽水机到附近河流、灌渠抽水。近期寒潮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了一定影响,但春雨也为春耕蓄水办田创造了有利条件,不仅不用抽水灌溉,节省人工与成本,而且有利于早稻种植与生长。

  据了解,作为潮阳区丝苗米产业园的四家实施主体单位,汕头市粮丰集团有限公司、汕头市顺杰农机种养专业合作社、汕头市顺利农机专业合作社、汕头市锦沣农机专业合作社等种粮大户均积极借助春雨有序开展办田,为接下来插秧种植做好准备,保障粮食生产顺利进行。

  惊蛰节气将启动插秧作业

  “目前育秧、办田都按照计划有序进行中,到3月5日惊蛰节气就开始插秧了,届时将通过机插、直播等方式进行插秧。”林丰顺说,虽然现在基本都实现机械化种植,但种田仍然如同绣花,每个环节都需要掐准节点,不能错过好时机。“要水的时候得保证有水,要干的时候得保证干,什么时候施肥、施多少肥要拿捏好。”他说。

  备耕农忙时,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更要备足。林丰顺告诉记者,为做好春耕准备,他还提前订购农资,目前采购的300吨农资已陆续到位,后续将根据生产进度和市场行情进行采购。

  国家连年来出台的强农惠农政策,让种粮农民更有底气。林丰顺告诉记者,近几年来,合作社依托潮阳区丝苗米产业园平台,已经形成了水稻生产、烘干、大米加工全程机械化、智能化产业链条,拥有各类农业机械210多台(套),为周边1000多户农场、农户等提供综合农事服务,大力推动粮食产业提质增效。

  今年,林丰顺还将引进更多的新品种试验种植,增加购买拖拉机等装备,扩大生产规模,尝试“电商+粮食”模式,擦亮丝苗米品牌。“近期准备新建一个900多平方米的仓库,作为丝苗米展厅和批发门店。”林丰顺表示,他对农业发展非常有信心,要做大做强丝苗米产业的话,就要敢于投入,用心用情用力坚持干好这份事业。

  记者了解到,林丰顺从事粮食生产已有18年,从承包水田2000亩到目前的4500亩,一直是当地的种植大户。目前,林丰顺的两个儿子也都跟随父亲投入到这份农业事业中,在田地里操作拖拉机的就有他们的身影。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的目标要求,适当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这就鼓励我们种粮人更要种好粮,通过订单农业、加工物流、产品营销等,提高种粮综合效益。”同是种植大户的马学杰说。

(文章来源:南方Plus)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