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感受到了国家对制造业的重视”

  本报记者刘颖

  临近全国两会召开,我国核电的“国家名片”――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示范工程捷报频传。2月19日,中核集团福清核电6号机组首次达到100%满功率运行;2月21日,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工程3号机组反应堆首次达到临界状态,为后续并网发电和商业运行奠定了基础。这些“国之重器”的轰鸣声背后也凝聚着大量中国企业对“中国智造”的坚守,被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四川华都核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四川华都是专门研发制造核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以下简称CRDM)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它为华龙一号三代核电站提供的CRDM,如同一个“指挥家”,承担着反应堆的启动、功率调节、保持功率、正常停堆和事故停堆等功能,其设备性能直接关系到反应堆运行的安全性,是核反应堆中的关键主设备。四川华都研发出的CRDM,性能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可完全取代进口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在核反应堆关键装备上的技术垄断。

  “这两年,四川华都的生产经营也受到了疫情冲击,再加上人才、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因素,企业的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公司财务负责人黄果告诉记者。

  国家财税政策及时“精准滴灌”。“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制造业发展,将增值税税率从17%降到13%,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高新技术企业还享受15%的所得税优惠税率。”在黄果看来,“这些政策让企业真正得到了实惠,也感受到了国家对制造业的重视。”

  据统计,2018年至2020年,四川华都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减免共计1800万元;2020年,政府累计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3项社会保险费200万元;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方面,企业2020年享受到158万元税收减免,2021年这一数字达到了210万元。

  “税收优惠弥补了我们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激励我们持续研发、不断创新,在专业化、精细化的道路上不懈努力。”四川华都总经理喻杰表示。

  除了税负一减再减,营商环境的优化也让企业感到安心。

  “近几年,我们最大的感受是,以前是‘人找财税政策’,现在是‘财税政策找人’。”黄果说。

  近年来,成都税务部门大力推行“精细服务”,推出“蓉税易”纳税服务品牌,打造咨询辅导、办税服务、企业服务、发票服务、权益保护“五大便利化服务场景”。在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下,将税收缴纳次数压缩至6次以内,增值税留抵退税时间减至1个工作日以内,政务服务好评率达到99.9%。

  “有了国家‘真金白银’的支持,企业的发展更有动力、更有底气。新的一年里,公司计划在加强主要产品CRDM的批量生产的基础上,拓展其他产品的生产。”黄果说。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喻杰建议,有关部门应适当延长优惠政策适用期限,稳定企业研发创新、扩大生产规模的信心和预期。他希望,今年两会期间,国家能制定进一步向西部地区倾斜的减税降费和人才引进政策。

(文章来源:中国财经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