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支持中部打造国家级装备制造业数字化创新中心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实体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也让加速发展数字经济成为迫切而现实的需求。”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今年两会,马新强将结合年初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促进数字经济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具体建议。

  马新强不仅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相关建议中提到“支持中部打造国家级装备制造业数字化应用创新中心”,还提出支持武汉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议。

  深化数字经济和

  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

  今年1月12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 “到2025年,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产业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的发展目标。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命脉,装备制造业又是制造业的脊梁,作为工业之母,深刻影响其他行业的发展。

  马新强认为,当前和未来装备制造业要寻求可持续增长必须要走装备智能化、产线自动化、工厂智能化及数字化的发展路径。

  他还表示,《规划》中多次提及“依托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点区域推进云网协同、算网融合发展,推动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没有明确提及中部地区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功能、职责。

  对此,马新强建议,期待工信部能进一步加强整体规划与协调,支持中部打造国家级装备制造业数字化应用创新中心;出台相关政策通过项目补贴、减免税费、设立奖金等方式加快推进工业基础装备改造力度;提升工业基础装备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中的软件供给水平;培育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服务主体,推进智能制造装备、核心软件、工业互联网的集成应用,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支持武汉建国家科创中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部署建设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个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上海张江、北京怀柔、安徽合肥、广东深圳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对国家创新体系进行了重要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亦明确提出“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的新一轮区域创新布局。

  马新强认为,武汉创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具备较好的基础条件和战略意义。在他看来,武汉创新资源丰富,拥有高校90所,“两院”院士81人,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120余万人,还汇聚了3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创新平台累计达到143家。并且,武汉产业基础厚实,获批建设国家存储器、商业航天、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四大产业基地。此外,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武汉辐射作用明显。

  马新强建议国家支持武汉创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包括将武汉创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纳入全国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支持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支持武汉加快优势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