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华尔街独狼”的资本竞夺术

  时常在资本市场掀起惊涛骇浪并让上市公司管理层闻之色变的卡尔·伊坎日前又放狠话,这一次伊坎对准的目标是大名鼎鼎的麦当劳,缘由是麦当劳的供应商采用限位栏饲养妊娠母猪的方法令伊坎非常不满,他准备就此向麦当劳发起代理权之战。

  限位栏饲养母猪是规模化养殖企业普遍采取的方法,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将母猪圈养在一个宽约60-70厘米、长约220厘米的铁栏栅里面,这样身处其中的母猪只能头尾都朝一个方向,既不能转身,更不能自由活动。而由于运动量少,母猪往往容易生病,难产增多,但优点是限位栏可以省出不少饲养面积,同时对母猪的喂料和清理粪便都比较方便,进而降低人工成本。伊坎要渲染的显然是前者,他强烈要求麦当劳敦促自己的所有美国供应商放弃限位栏这种不人道至少是“不兽道”的做法。

  在资本竞夺中从不手软的伊坎当然没有停留在只是吓唬对方上面,并言辞凿凿地表示已经圈定了人选,准备参加麦当劳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的选举,以在麦当劳董事会中获取两个席位。而另一方面,麦当劳官宣称,伊坎仅持有麦当劳的200股股票,对其表达出了不屑一顾的轻蔑姿态。

  究竟伊坎的人马可否挤进麦当劳的董事会目前尚难定论,但由此可以看出,对养猪方式人道主义的主张可能只是伊坎的一个商业切入口,按照其历来的行事作风,对麦当劳发起代理权之战乃至实现更大的图谋才是这位资本大鳄的真实诉求。

  不断地嗅闻上市公司身上的“腥味”,不停地搜索与发现狩猎目标,耐心蛰伏待时机成熟后一跃而起并发起猛烈的控制权“逼宫战”,十分擅长敌意并购的伊坎有着“华尔街独狼”的称号。追踪伊坎手中长矛拖出的商战痕迹不难发现,那些管理不力、财务不佳或者业务混乱的企业往往容易被伊坎盯上,一旦锁定猎物,伊坎都会迅速低价吃进股票并且穷追不舍,直至以压倒性持股优势进入目标公司董事会,抑或取得控股权,然后对管理层“发难”,包括提出对公司领导层架构进行改组的要求或者抛出资产重组的主张等,否则伊坎便会大量抛售所持股票,让目标企业承受更为残酷的资本撕裂与蹂躏之痛,同样的套路伊坎几乎很少有失手的时候,并在离场之后赚得盆满钵盈。

  时代华纳是美国在线并购时代华纳后成立的传媒巨头,由于并购初期丑闻不断,公司经营一直步履维艰。而就在公司管理层寻求破局之际,伊坎前后调动了22亿美元的巨资最终获得了时代华纳5000万股股份,成为最大的个人股东。之后,伊坎联合其他对冲基金向时代华纳施压,要求将时代华纳拆分为4家公司,剥离美国在线,同时实施20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对公司管理层进行改组。强悍的资本面前,时代华纳最终全面缴械,答应分拆公司的同时,还按照伊坎要求如数实施股票回购,而伊坎除获得了有权决定两个独立董事席位的权力外,还坐上了时代华纳股价连续6个月上涨的快车,其持有的股票在高位抛出后净赚8.8亿美元。

  几乎完全一样的玩法在两年后的摩托罗拉身上得到了复制。金融危机期间,摩托罗拉销售业绩持续下滑,股价始终徘徊于最低谷,伊坎趁机连续增持,使其持有的摩托罗拉股份最终增至公司总股本的11.36%,成为摩托罗拉最大股东。大权在握的伊坎随后极力主张拆分手机部门,又号召股东们支持由他提名的四名候选人进入摩托罗拉董事会,形成新的管理团队。传闻一出,摩托罗拉股价应声上扬。最终,摩托罗拉以63%的溢价将移动手机业务出售给谷歌。伊坎从这笔价值125亿美元的交易中获利13.4亿美元。

  如此落井下石然后胜利出逃的惊天大戏显然在伊坎手中不止玩过一两次。有人做过统计,过往10年,伊坎对不同的公司发起了约25次代理权争夺战,其中19次完胜,笑傲江湖的足迹踏遍石油天然气、酒店、医药、地产以及手机制造等行业,“缉捕”的目标指向食品烟草公司、动画出版公司、百货公司、西联汇款、雅虎等,甚至不可一世的苹果公司也被伊坎“偷袭”过。值得关注的是,虽然伊坎旗下拥有一支藏身于曼哈顿总部的高明团队,但在选择猎物时,50%到60%的好点子都是由伊坎本人出的。

  作为支撑伊坎恶意收购的最重要工具是已经运转了18年之久并且其中有伊坎本人出资15亿美元的伊坎合作基金,该基金不仅设定了2500万美元的投资门槛,而且还收取2.5%的年费和25%的年度净利润,比一般的对冲基金都要高(其他对冲基金通常分别只收取1%和20%)。资料显示,伊坎合作基金目前管理着近300亿美元资产,其进攻目标是一些资产优质、升值空间巨大但暂时陷入财务困境的行业先锋。

  另一投资工具AREP也常为伊坎所用,该基金的操作策略是,低价买入一家没人愿买、只有破产一条路的企业,之后把企业经营好,通常持有六七年,在公司获市场青睐时高价出售。此外,伊坎个人还在铁轨交通制造企业ARI、破产的汽车零件公司Federal-Mogul、金属再利用企业Philip Services投资了50亿美元,同时在癌症药物生产企业ImClone、电信服务企业XO通讯占有控制性的股份。这些都可以在伊坎每次进攻对手时提供必要的资本火力驰援。

  与投资人对伊坎齐刷刷地发出潮水般掌声不同,外界对于伊坎的评价则有天壤之别,其中既有“激进投资人” “维权投资者”等带有褒奖意味的称谓,更有“吸血鬼”“企业掠夺者”等具有谴责性质的标签,伊坎也因此成为华尔街金融家与投资家中被上市公司告上法庭次数最多的人。控告者认为,伊坎只关心如何从收购和出售中盈利,从不关心企业的发展,而且被伊坎攻击的上市公司被迫牺牲其他股东的利益,采用大笔资金回购股票,而伊坎得以获利并全身而退。不仅如此,由于董事会往往要考虑企业战略,而伊坎只关注短期收益,其不当的干扰行为势必危及公司的长期发展,特别是伊坎的猛烈进攻有时会伤害那些本不该受到攻击的CEO们。

  《华尔街日报》据此给出的评论是:“他把对上帝的敬畏引入管理以让人们按他的意思行事,这可能对迅速提升一个公司的股价有用,但不是公司持久盈利的最好之计。”

  但是,著名的《财富》杂志却给伊坎描绘了一张相当好看的画像:“不管你信不信,现实中的伊坎是一个复杂而又多才多艺的人——他精通各种赚钱之道,可能为股东赚的钱比这个星球上的其他任何投机者都多。”

  资料显示,伊坎合作基金在过去五年对投资者的年回报率高达26%,远远跑赢标准普尔500指数。至于伊坎在2022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高达151亿美元的个人身家以及挤入134名的显赫位置,更足以说明其超强的投资标的发现能力与不凡的赚钱能力。

  作为职业投资者,伊坎最为喜欢的是《财富》杂志给出的“股东权益保护者”的评价。理论上而言,由于信息与身份的不对称,小股东联合起来与现有管理层谈判已不太可能,而对一个拥有公司大部分股权的大股东来说,通过公司治理的正式程序向管理者施压还是很有可能的。因此,客观上说,伊坎通过机构投资者的相对强势力量将原本没有话语权且分散的小量持股人团结起来,并以他们代表的角色监督大企业管理层的行为,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引入民主决策机制,另一方面能促使企业管理层专注于为股东创造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鉴于自己所“掠夺”的公司基本都是自身存在着明显缺陷和失误的“问题”企业,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伊坎将自己比喻成一个现代版“罗宾汉”,并言明他的目标就是“缉捕”那些无能企业的高管。看来,只要有目标出现,已是耄耋之年的伊坎还会高举“股东至上”的大旗并继续他认为是合理的资本游戏。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