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专精特新’被认为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大量企业也在向着‘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我今年提交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提案,以期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赛莱拉干细胞研究院院长陈海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为更好地助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陈海佳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加大金融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一方面,加大对北交所创新融资品种的支持,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另一方面,可设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基金、风险补偿资金等,用间接方式扶持企业,扩大政策受益面,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融资、市场开拓等方面的瓶颈问题。

  第二,增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引导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放大型科研仪器和实验设施等科技资源,联合推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技术人才在岗培训和培养计划,提升其专业能力和水平;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做好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布局;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改造投资力度,提升生产技术水平。

  第三,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的落地考核。建立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关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扶持政策落地的考核及评估机制,是政策得以顺利落实到基层的关键。建议建立上级考下级、企业评分、第三方机构定期动态评估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机制体系,确保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不走样”“不变形”,真正落到基层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第四,重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的持续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需要长期培育,需要政府部门长期政策的托举。重视扶持政策的持续性和延续性,方能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营造持续稳定的政策环境。同时,在当前疫情尚未结束的情况下,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评定,可不设立营收及利润增长的硬性指标,以便于挖掘和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希望围绕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进一步细化落实各项财政、金融政策,促进形成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大好局面。”陈海佳说。

(文章来源:中国财经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