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构筑工业经济新增长极 抢抓黄金季按下“快进键”

  □ 记者罗姝通讯员陈俊毅刘玮

  没有漫天的扬尘,不受气候影响,楼梯、楼板等造房子的“装配式建筑构件”在工厂车间就能提前定制完成,再到施工现场按图纸装配构件,实现高楼大厦像搭积木一样“拼装”。更重要的是,这种装配式建造方式,促进了节能减排降耗,带动了技术进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漳平市正大步迈向这种以构件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为生产方式的新型建筑工业化道路。3月1日,记者在位于漳平工业园区西园登榜产业园的福建惠丰公司装配式建筑材料生产项目车间看到,组模、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在PC构件自动化生产线,30多个人工人只需4个小时就能将25立方米的预制叠合板浇筑出炉,厂房内一片火热生产场景。

  福建惠丰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于2020年7月入驻漳平工业园区,其装配式建筑材料生产项目为省、市重点项目,主要建设预拌混凝土、装配式混凝土部品部件生产线,总投资6.2亿元,占地面积165亩,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3.5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以来,在漳平市“妈妈式”服务保障下,不到一年时间,项目一期全面建成投产,创造了“惠丰速度”。2021年,该公司被列入福建省第九批装配式混凝土部品部件生产企业。

  “漳平东连厦漳泉金三角,西接闽粤赣广大腹地,我们选择投资落户漳平,就是看中这里的区位优势,不仅有利于开拓市场,而且便于成品运输。”福建惠丰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一级建造师陈冬生告诉记者,今年该项目的发展目标是生产预拌混凝土25万立方米,预制构件2.5万立方米,营收预计达1.7亿元。为实现第一季度开工红,前期我们已签订了上半年的生产销售合同,2月7日全员到岗复工,加班加点抢工期抓进度。下半年,二期工程的研发楼、成品堆场也将开工建设。

  来自贵州省的徐刚刚、张从分夫妇从事装配行业有一定年头,因技术过硬,夫妻俩的薪资待遇有了明显提高,每月共有11600元收入。刚过完年,夫妻俩就按时回来。企业针对产业工人制定岗前培训,助推他们从“出体力活”向“出技术活”转变,实现从农民工到合同制员工的身份改变。

  马不停蹄,“虎”力全开。漳平工业园区在该市打造“产城人”融合发展示范区中“打头阵”,主导产业加快集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让企业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显著提升。“围绕‘产城人’融合发展要素,我们实现公共配套进园区,实行惠企惠工措施,推行驻企特派员、‘我来跑’代办服务队,全力保障企业复工复产,以一季度‘开门稳’‘开门红’确保‘季季红’‘全年红’。”漳平工业园区管委会企业服务部负责人邱荣超说。

(文章来源:闽西日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